7月7日,由北京市司法局主辦,北京司法鑒定業協會承辦的北京司法鑒定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舉辦,本次研討會以“推動新時代司法鑒定工作高品質發展”為主題,邀請了司法部、市高院有關領導,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以及國內外有關行業專家共同探討司法鑒定領域國內外新興技術、前沿理論、行業人才培養、京津冀行業協同等課題。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副局長鄭振玉提出,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的前夕,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司法鑒定業協會舉辦這次以“推進新時代司法鑒定工作高品質發展”為主題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要深刻認識司法鑒定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從全局高度推進司法鑒定工作高品質發展的新時代要求。
北京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崔楊在研討會上介紹,北京現有司法鑒定機構93家,執業人員1388名,涉及法醫、物證、聲像資料、環境損害4個專業類別,年均辦理司法鑒定案件11余萬件,行業整體建設、服務質效呈現出持續向好、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北京市司法局將積極探索區域司法鑒定行業合作機制,推動京津冀司法鑒定協同創新、資源共用。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訴訟服務辦公室主任崔秀春表示,市司法局高度重視,與人民法院不斷探索建立協調機制,確保司法鑒定與人民法院審判工作高效暢通銜接,為審判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專業保障。
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院長舒國華表示,通過本次研討會的交流溝通、協商合作,進一步密切區域司法鑒定行業間聯繫與交往,共同為我國司法鑒定事業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瑞士洛桑大學犯罪科學學院院長克裏斯托弗·山普,丹麥奧胡斯大學教授、食品研究創新中心主任德瑞克·維克多·伯恩作視頻致辭。他們對中國的法庭科學技術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對未來法庭科學可能的發展方向提出了見解。
會議還特別邀請了中國科學院江桂斌院士、中國工程院劉耀院士作主旨發言。
會上,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司法鑒定行業協會共同簽署《京津冀司法鑒定人才協同發展合作協議》,提出建立三地協同司法鑒定人能力評估考核機制,對在三地擬執業的司法鑒定人進行職業能力評估考核(機考)聯考,做到標準統一、資質互認。
協議還提出,整合三地優質司法鑒定人才資源,共同建立司法鑒定專家庫,供京津冀三地司法鑒定資質評估、能力考核、案件評查、疑難複雜案件評審使用。加強司法鑒定行業自律管理的協作配合,逐步實現政策規定對接、管理機制協調,共同規範京津冀區域內司法鑒定執業活動,推動建立統一、規範、有序的司法鑒定行業秩序。
下午,由北京司法鑒定行業“領軍型”人才王旭、楊春松、楊衛軍、張慶華牽頭,分別就法醫、物證、聲像資料、環境損害四個司法鑒定專業類別在各個分會場開展主題研討。
來自司法機關、司法行政機關、高校、科研院所、法律服務相關行業,司法鑒定行業“三型人才”、司法鑒定機構負責人近600人現場參加了會議,全國各地相關專業人士同步線上參會。
通過本次研討會,總結出了更多司法鑒定理論與實踐方面的寶貴經驗和有效做法,達到聚賢匯智、聚才啟智的目的,同時加強了行業間的聯繫與交往。會議的成功舉辦將進一步推進司法鑒定領域科學理論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從而提升行業科學化、規範化、國際化水準,進一步增強行業凝聚力、擴大行業影響力,提升專業技術能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服務首都社會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