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數”而上 向“新”而行 一季度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43.1%

日期:2024-07-03 08:1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人工智慧大模型走進千家萬戶,機器人在智慧工廠上崗製造汽車,電腦搭載國産作業系統刷新開機時長紀錄……

  北京數字經濟乘“數”而上,向“新”而行,加速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推動發展新質生産力。一季度全市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已達到43.1%,現有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産業企業超過9000家。活力無限的數字經濟企業匯聚北京,不斷孕育的新産品、新技術,成為支撐經濟曲線不斷上揚的持續動力。

  “百模大戰”北京搶佔半壁江山

  掛號前跟大模型聊兩句,便能被準確引導到更適合患者本人的科室和大夫,省去奔波諮詢的時間;年輕醫生經驗少,能通過大模型“助手”得到其他醫院的參考病例資訊,助力精準診斷……2023年,北京醫渡科技公司推出的自主研發大模型,已經成為多家醫院的得力助手。

  這家企業跟醫療數據打了十年的交道,數據恰恰成為其大模型成長的關鍵“營養”。醫渡科技相關負責人解釋,公司過去授權處理分析了超過50億份醫療記錄,這些真實世界醫學知識的積累正好用來訓練大模型。除了幫忙診療、諮詢,該大模型還能幫助醫生科研,釋放出更大的創新潛力。某藥物臨床試驗加速平臺上的研究顯示,該大模型為腫瘤類項目平均節省88.5%人工篩查成本,為非腫瘤類項目平均節省69.8%人工篩查成本。

  “北京數據資源豐富,人才多,資源多,成為大模型發展的關鍵。”上述負責人説。這兩年大模型格外火熱,國內更是上演“百模大戰”。其中,北京已有70款大模型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佔比達到全國一半。

  如果把這些大模型比做一位小學生,那麼算力基礎設施則是他學習和成長過程中關鍵的“習題冊”“計算器”,可助其在日後遇到問題時能更快、更精準地給出答案。作為國內首個人工智慧數據訓練基地,北京人工智慧數據訓練基地在啟動沒多久便開啟了首期“訓練營”。這個“訓練營”有點特殊,面對的是大模型。數據供給方、模型訓練方“進場”合作,推動高品質數據價值釋放,助力大模型訓練精調。

  緊追人工智慧發展的腳步,北京近年來在訓練基地、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上加緊佈局,全市已累計形成2萬P(1P相當於每秒1000萬億次的計算速度)的算力供給規模,僅2024年以來就新增6750P公共算力,位於海淀區、經開區的兩個建設水準更高的E級智慧算力中心已同步啟用。

  一條産業鏈鍛造自主信創體系

  從13秒到8秒!最近,北京的程式員又“跑”出了新成績:搭載龍芯3A6000處理器、統信UOS作業系統的電腦,開機時長從2023年的13秒進一步縮短至8秒。

  不僅開機快了,系統也更好用了。統信系統全面支援線上AI大模型和端側AI,切換桌面壁紙、螢幕模式管理、語言設置調整、節能模式切換、系統關機等一系列動作都能交給AI自動完成。

  這些突破都出自國家信創園。目前,園區集聚了全國90%以上資訊技術頭部企業,覆蓋CPU、作業系統、數據庫、伺服器、整機終端等信創上下游完整産業鏈,産業鏈實現全鏈貫通,自主體系基本成型。

  算力中心加緊佈局的時候,應用在其中的晶片格外關鍵。上個月,首顆面向量産的國産全功能DPU晶片K2-Pro發佈。“這是專為破解大規模數據中心性能瓶頸而研發的。”中科馭數相關負責人解釋,這款高效能晶片數據處理速率翻倍,最高支援200G網路頻寬,在處理複雜任務時相比上一代晶片能耗降低30%。

  2025年,本市將在全國率先建成技術領先、企業集聚、方案突出、服務完備的信創産業高品質發展體系,打造100個信創應用場景,集聚400家信創企業,引培萬名産業人才,信創産業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數字技術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軟體資訊業歷來是北京的強項,並持續推動傳統行業升級。最近,一直主打醫療系統的東華醫為公司在全國多個醫院落地了“智慧病房”。

  “輸液快結束時,會提前通知護士。”東華醫為相關負責人邊演示邊解釋。傳統病房中最忙的地方在護士站,但智慧病房中的護士站格外安靜。護士都配備了像手機一樣的設備,患者有事會第一時間提示負責的護士。“聰明”的病房還能發現患者體徵變化等早期風險而自動預警。

  同樣是對醫院的“改造”,智愈醫療公司的創意落在了手術室。該公司研發的一款水刀手術機器人,實現治療前列腺增生症的新突破。“水刀”通過影像導航,由機器人自主控制,將生理鹽水加速至音速,從而精準切除軟組織。

  數字技術加持下,傳統工廠已經變了模樣。“網紅”小米汽車的工廠裏,最亮眼的主角是700多臺守在不同崗位上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讓汽車産線的衝壓、車身連接、車身裝配、涂裝、總裝等關鍵工藝100%自動化,具備每76秒就能下線一台汽車的能力。

  “數字經濟代表全球未來的産業發展方向,北京積極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披露,到2026年底,本市將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再推動高標準新建100家北京智慧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20家國家級智慧製造標桿企業、國家級智慧製造示範工廠和世界燈塔工廠,實現規模以上有製造環節的企業全面實現數字化達標。(曹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