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10時18分,隨着最後一段36噸的鋼節段被高大的水上浮吊垂直下放、精準落位,廠通路潮白河大橋跨河主橋拱肋正式合龍,大橋之上6個白色“舵輪”聚齊,即將“啟航”。目前,潮白河大橋項目進度已完成約90%,即將進行橋面鋪裝。從市交通委獲悉,廠通路預計9月實現與河北段同步通車。
28天安裝6個超大“舵輪”
盛夏時節的潮白河,碧波蕩漾,兩岸植被茂密、鬱鬱蔥蔥,顯現一派生機活力。開闊的河面之上,白色“巨龍”橫臥,一座特大橋穩穩扎進河水中。向西,它連接起北京城市副中心;向東,就是河北大廠成片的住宅樓。
10時10分,高高聳立的水上浮吊“開動”,用長長的“雙臂”抓着一段36噸的鋼節段,垂直放落至白色拱肋上,安裝高度在橋面之上12.8米。僅用了8分鐘,這塊“積木”就準確無誤地拼接到位,補上了“舵輪”造型拱肋的最後一塊“缺口”。
這樣的大型“舵輪”,橋面之上共有6個。仔細觀察,每個110米寬的“舵輪”之間,還有一個大大的“V”字造型。“‘舵輪’拱肋可不只是為了美觀,它的‘V’字形支撐,可以起到吊拉梁體的作用,減輕荷載過重給大橋帶來的壓力。”中交路建廠通路潮白河大橋項目部負責人唐宏介紹,6個“舵輪”共由42節鋼節段拼成,最重的一節達到86噸。
水上作業,吊裝重物,給安裝精度、施工安全帶來極大挑戰。為了順利完工,項目部特意從南方“請”來610噸的浮吊,對於這個“海上巨無霸”來説,吊裝鋼節段就像拼積木一樣。完成6個“舵輪”安裝,僅花了28天。
一座協同大橋跨越京冀兩地
10時18分,隨着主橋拱肋合龍,現場爆發出歡呼聲。“開工至今,18個月了!終於能松口氣了。”唐宏感慨萬千。
此時,潮白河上,6座白色“舵輪”倒映在河面上,與藍天白雲、綠樹碧波交相輝映。
這是一座真正詮釋了“協同發展”的大橋!
廠通路潮白河大橋,全長1631.5米,地跨京冀兩地,其中北京段長約1公里,河北段長約0.6公里。整座大橋由40組橋墩支撐,0號墩到26號墩在北京通州境內,26號墩到39號墩在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境內。
每年汛期,橋梁工程的防洪都會面臨很大挑戰。“按照設計要求,潮白河大橋能防禦三百年一遇的洪水。”中交路建廠通路潮白河大橋項目總工吳國梁介紹,在此標準下,橋墩被設計為順水流方向佈置,最大程度減少行洪阻力,但也因此造就了大橋與河道的“大角度斜交”,加劇了施工難度。
潮白河河道寬360米,跨河大橋涉水寬度達到330米。為了避免斜交造成吊裝重心不穩,大橋基礎“扎”進河面之下八九十米,“這個深度,堪比海上工程!”吳國梁説。
大廠到副中心距離僅5公里
“潮白河大橋主橋寬39米,雙向6車道,按市政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設計時速為60公里。”吳國梁介紹,在大橋兩側,還將設置兩條寬達3.5米的自行車道,以及人行道,方便兩地居民騎行通勤、觀光。
目前,潮白河大橋項目進度已完成約90%,主橋鋼結構安裝全部完成,即將進入橋面附屬結構施工階段,包括鋪油、安裝護欄、機電設備和伸縮縫施工。“橋面將採用先進的超高韌性混凝土鋪裝,這種材料被譽為‘永不開裂的橋面板’,可有效預防鋼橋受溫度影響産生變形,防止橋面開裂,同時降低後期養護成本。”吳國梁介紹。
從市交通委獲悉,廠通路預計9月實現與河北段同步通車。這條跨界道路通車後,可有效打通交通堵點,將大廠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距離縮短為5公里,時間縮短30分鐘左右。(孫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