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在綠隔公園功能改造提升工程中緊密圍繞花園城市建設,充分發揮整合綠隔公園良好的生態資源、紅色旅游和人文資源等優勢,激發公園活力和影響力,引入森林+教育、森林+健康、森林+運動、森林+藝術、森林+閱讀等跨界混搭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森林體驗、森林康養、自然教育基地,建設森林會客廳等。
構建自然教育新場景
打造公園活力提升新典範
一道綠化隔離地區的京城森林公園就是通過綠隔公園功能改造提升,整合公園自身的良好生態資源構建自然展示空間,主打自然教育型的綠隔公園。京城森林公園面積約650畝,具有城市公園形態和植物景觀特色,主要承擔居民日常游憩健身功能,兼顧生態服務及科普教育。
結合綠隔公園功能改造提升工程,京城森林公園結合公園生態環境,以森林步道為核心,以自然科普教育為主要功能,建設了自然教育步道標識系統。該自然教育步道標識系統結合公園的生態空間特點,打造森林之心、濕地之眼、碳匯之鏈三大版塊,向大眾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普及生態知識,讓人們把知識從公園帶回家。標識牌為中英雙語,排版圖文並茂,便於大家捕捉到主要資訊。自然教育標識牌還採用了創新互動裝置,包括翻頁,轉盤和拓印等,並可以通過掃碼聆聽鳥鳴,豐富人們的生態體驗。
結合改造提升工程,京城森林公園用原有低窪地形營造濕地水系,形成多類型的生境,並補種挺水、浮水和沉水不同層次的水生植物和濕生植物,為野生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條件,促進生物多樣性,打造城市野生動物的家園。同時公園還根據市民游客需求,激活林下空間,營造親水漫步、兒童活動、森林康養、野餐露營等場景空間,方便周邊居民“近”享自然美好時光,形成市民親近自然的樂園。
綠隔地區公園“煥新”升級
打造市民家門口的自然課堂
2023年20處綠隔地區公園的功能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各公園因地制宜劃分健身、親子、野餐、帳篷等不同功能區,如京城森林公園主打自然教育型公園,八家郊野公園、朝來森林公園升級森林運動型公園,鴻博公園、綠堤公園建設觀鳥科普區等,實現了公園服務功能與體驗品質雙提升,市民滿意率和綠色獲得感雙提升。
2024年市園林綠化局將依託“百園百師”風景園林師團隊,在東壩公園、綠堤公園、管莊公園、八家郊野公園、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奧北森林公園等重點綠隔地區公園中以科普講解、互動體驗、研學教育等多元化方式,面向大眾開展多場自然教育系列活動,全面開闢綠隔地區公園新場景,激發公園活力,使生態環境從“好看”轉向“好用”,將綠隔地區公園打造成為市民家門口的自然課堂,助力花園城市建設。
按照《綠隔地區公園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市園林綠化局將利用3-5年時間,持續開展綠隔公園功能改造提升工作,進一步拓展綠色生態空間,豐富生物多樣性,讓綠隔地區公園服務配套設施更完備、景觀品質更優化,特色功能更突出,成為“市民親近自然的樂園、野生動物的家園”。2024年全市將在昌平區東小口森林公園、朝陽區常營公園、石景山區老山城市休閒公園等再實施綠隔公園功能提升工程20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