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唐城際鐵路運潮減河隧道貫通 線路全長約148.7公里 設計最高時速350公里

日期:2024-06-26 08:5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京唐城際鐵路運潮減河隧道貫通 線路全長約148.7公里,設計最高時速350公里

運潮減河隧道完成盾構機掘進任務,實現安全順利貫通。

運潮減河隧道完成盾構機掘進任務,實現安全順利貫通。(潘之望 攝

  連續8天,不捨晝夜,24小時頂進,國産超大泥水準衡盾構機“京通號”完成下穿運潮減河,順利抵達北京城市副中心樞紐地下。6月25日上午,隨着運潮減河隧道完成盾構機掘進任務,京唐城際鐵路北京副中心段唯一一條隧道順利貫通。這一重要工程節點,標誌着京唐城際鐵路所有隧道均已貫通,為全線開通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8天不捨晝夜下穿運潮減河

  6月25日上午,在副中心樞紐工地上,施工人員帶着記者下了數段臨時樓梯,鑽進地下32米深的隧道。未來,京唐城際鐵路將通過這條隧道,往返於唐山與城市副中心之間。

  望向隧道頂頭,巨大的“京通號”刀盤已經停歇,等待從上方“洞口”吊出,明媚的陽光灑在這個大塊頭身上。過去6個月,“京通號”盾構機下穿運潮減河、路縣故城遺址、通胡路等風險源,光榮完成地下穿越“一河一路一文物”任務。

  “下穿運潮減河,是最大風險點,盾構機頂部距離河底只有11.8米。”中鐵十四局京唐城際鐵路項目負責人孫立軍介紹,掘進過程中,施工人員隨時調整泥水準衡盾構機姿態,保持24小時不間斷、勻速下穿,並對河道進行監測,實現僅用8天時間安全下穿150米寬的河道。

  為了保證盾構機連續運轉,減少故障率,“京通號”裝有鋒利的“牙齒”——三層刀具設計,每層刀高差4釐米,降低掘進中的磨損,並對刀具合金尺寸、配置方式進行增強,實現一次性掘進到底不換刀。

  對京哈鐵路幾乎零影響

  進入地下隧道前,記者注意到,不遠處的鐵路橋上,列車正在飛馳。“京哈鐵路線平均每5至15分鐘,就有一輛列車經過。”孫立軍介紹,“京通號”盾構機穿越高密實的中砂地層,掘進線路北側鄰近既有京哈鐵路線,可以説是全線、全過程並行,最近水準距離僅為19米,施工難度和技術要求非常高。

  為了確保鐵路線運營安全,項目團隊優化設計方案,採用高精度北斗衛星定位技術,進行鐵路路基安全監測,並嚴格控制現場施工設備的工作半徑與站位,確保不對既有線路接觸網産生影響。

  同時,利用全天候測量數據、數字化智慧指揮中心指導盾構機精準平穩前進,誤差控制在毫米級。通過對盾構機進行量身設計,在實現整條隧道一次性掘進不換刀的同時,減少地層擾動。“盾構機穿越過程中,對京哈鐵路線的影響幾乎為零。”孫立軍説。

  盾構機吊出後進行軌道板鋪設

  從中國鐵路北京局獲悉,京唐城際鐵路,是服務於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的一條重要城際高速鐵路。線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站,終至河北省唐山市既有唐山站,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燕郊、大廠、香河、寶坻、玉田南、唐山西、唐山8座車站,線路全長約148.7公里,設計最高時速350公里。

  其中,京唐城際鐵路燕郊至唐山段已於2022年12月30日開通運營,二期工程北京副中心段目前正在加速推進。工程由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

  作為京唐城際鐵路北京副中心段的重要在建工程,運潮減河隧道長1.3公里,2023年12月28日,國産超大泥水準衡盾構機“京通號”始發,開挖直徑達13.3米。“6月26日隧道打通後,我們將進行‘洞門’的加固,待盾構機吊出後,進行隧道內軌道板鋪設,用電、照明、通風、信號等設備安裝。”孫立軍介紹。

  未來,待京唐城際鐵路北京副中心段完工後,從唐山站可直達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對服務京津冀地區居民便捷出行、提升區域整體經濟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孫宏陽 陸爽 董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