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智慧平臺監測到您的家人居家異常,別擔心,請您及時聯繫家人、驛站或社區確認具體情況。”依託人工智慧技術,基於視覺的“火柴人”前端AI像機及智慧床墊等設備的應用,北京經開區搭建了全市首個智慧養老健康監測場景,以數智賦能智慧居家養老新模式,這條消息正是依託該場景發出的預警提示。
智慧養老如何破解獨居、失能老人居家養老難題?智慧設備運作原理是什麼?使用反饋如何?近日,走進經開區榮華街道卡爾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實地探訪智慧養老場景落地情況。“發現倒地監測預警!”一進入驛站,只見幾位工作人員站在一塊螢幕前討論交流,這塊螢幕就是終端顯示界面。每當有人經過監測區域,螢幕相對應出現了“火柴人”移動,其中還有“呼吸正常”“心率正常”“尿濕正常”等監測狀態詞彙出現,點擊左側任務欄,可實時查看被監測對象數據、位置等具體資訊。
據介紹,這一智慧監測場景的實現離不開“火柴人”技術前端AI像機與無感測量技術智慧床墊的創新與使用。一旦家中有人摔倒,“火柴人”技術前端AI像機會將監測資訊及錄影實時傳至驛站螢幕端及監護人手機端,驛站工作人員根據畫面預警第一時間聯絡監護人,監護人也可通過系統發送的預警短信進入監控界面,“雙重保險”可讓老人及時獲得救治,極大減輕突發事件帶來的傷害。同時,為失能老人“量身定制”的智慧床墊對使用者心率、尿濕、呼吸、睡眠情況等多項生理數據也進行實時監測,出現數據異常情況及尿濕等會自動觸發報警,及時通知護理人員更換尿布,可有效降低老人壓瘡發生率。“考慮到每一位老人的身體狀況有所不同,我們針對每位老人近期的生理數據平均值進行個性化的設置和調整,以確保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精準監測。”企業技術人員介紹。
張老先生是卡爾百麗社區的一位95歲老人,其子女因工作繁忙無法實時照看。在得知可以申請智慧養老健康監測場景試點後,張老先生家第一時間報了名。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張老先生的子女錶示非常滿意。他們表示,通過實時數據和活動畫面,他們可以隨時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同時隱私也得到了保護。他們希望這一場景能夠擴展更多功能,以滿足更多需求。
居民在使用後提出的建議,正成為智慧養老健康監測場景下一步的探索方向。據悉,為搭建更智慧、全面的服務場景,相關部門計劃在持續優化現有平臺功能的基礎上,推出“線上尋醫問藥”小程式、智慧音箱等功能,滿足用戶線上問診、訂餐、呼救、問詢等需求。
智慧養老健康監測場景項目的順利推進、落地,與經開區行政審批局所搭建“智慧城市應用場景驗證孵化基地”緊密相連。2023年11月,北京市首個智慧城市場景創新需求清單發佈會在北京經開區國家信創園成功舉辦,作為全域場景開放試點單位,經開區率先向全社會發佈了18項區域級智慧城市創新場景需求清單,其中就包括榮華街道提出“智慧養老健康監測場景”需求。需求提出後,行政審批局着力推動開展場景領域應用開放初賽、復賽,廣泛邀請優質企業積極參與、展示,經由多輪專家評審、驗證後,漢王科技脫穎而出,成為這一場景的技術支撐方。
智慧養老健康場景的落地僅是經開區一直以來提升老人幸福度、構建多元養老服務工作中的一項。炎炎夏日午後,前來理髮、修腳、健康理療的老人絡繹不絕,每當有老人推開驛站大門,工作人員都會第一時間上前細聲詢問需求。驛站負責人張文東説:“我們可以提供家政、老年旅游、助醫助行等80余項老年人需求服務,平均每天有30餘人次老人前來驛站。”
近年來,經開區依託“榮華街道城市管理綜合資訊服務平臺”“經開區數字化養老助餐服務平臺”等智慧平臺提供養老助餐、便民理髮、便民修腳及智慧設備培訓等為老服務,轄區老年人申請通過後,持北京市養老助殘卡便可到簽約服務商享受相關服務,同時還可享受政府補貼。目前,榮華街道轄區有約1.1萬老年人享受了便民服務。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以智慧養老作為工作重點,全面落實‘網際網路+’為老服務模式,按照‘數據可呈現、服務可監管、智慧可應用’工作節奏,通過智慧手機終端實現眾多便民服務落地,真正讓轄區老年人享受智慧養老帶來的更加優質、便利、高效的服務體驗,助力完善‘15分鐘養老服務生活圈’,進一步提升轄區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