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外商投資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由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自7月1日起施行。《條例》作為全市首部針對外商投資的專門性法規,將為外商投資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基於這樣的市場環境,北京經開區(北京亦莊)在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方面具有哪些優勢,將迎來哪些發展機遇?
《條例》共包括7章44條,針對外資企業關切的政策制定、政府採購、數據跨境流動、外匯便利、知識産權保護、技能人才引進、政企溝通機制等內容進行了全面部署。在其中的多個領域,北京經開區已經走在先行先試的前列,擁有着紮實的實踐基礎。
在投資促進方面,《條例》從外商投資促進政策措施落地、投資促進合作機制及平臺建設等全鏈條進行部署,其中提到,加強與我國駐外經貿和投資促進服務機構的合作,在相關國家或者地區建立健全投資促進合作機制,建設多種形式的投資促進平臺。2023年服貿會期間,為織密全球範圍內的招商網路,北京經開區與北京國際商會、新加坡DEPA國際中心、英中貿易協會等6家國際平臺達成了“全球合作夥伴”的簽約,併為北京亦莊駐德國、新加坡、美國三地的海外招商代表處授牌,借勢發力,連結更多創新資源。2024年4月份,北京亦莊駐新加坡海外招商代表處正式揭牌運營,依託境外專業公司的本地化、專業化服務,為北京經開區與新加坡兩地企業深化交流合作提供保障。
此外,為更好地吸引和利用外資,《條例》明確表示鼓勵和引導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在國家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本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投資;支援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在本市設立跨國公司全球總部、地區總部;鼓勵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設立投資性公司等。
在這一領域,北京經開區以“外資9條”政策為依託,為外資企業落地、增資、擴産等提供真金白銀的支援,新引入重大項目最高獎勵達1億元。日前,“外資9條”已經迎來首批兌現,作為收到這一政策“紅包”的企業之一,先瑞達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在去年年底獲得北京市外資研發中心認定,今年4月收到了區裏提供的資金獎勵,這將為公司的産品研發、臨床研究等方面提供助力。”據“兩區”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後續還將圍繞外資企業實繳貢獻、外籍人才房租補貼等方面啟動政策兌現,持續釋放政策紅利。
常態化的招商機制與高含金量的政策體系,讓更多外資企業持續“加碼”北京經開區。目前,北京經開區已集聚了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家外資企業,102家世界500強公司投資157個項目。2023年,北京經開區實際利用外資首次突破11億美元,全年新設外資企業達到86家。2024年以來,北京經開區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1至4月,“兩區”外資落地項目預計投入資金總額全市第一。
外資不僅要引得來,更要讓其能夠發展好。為此,《條例》近半數內容涉及投資保護及投資服務,包括建立健全多層次、多形式的外商投資企業政企溝通機制;推動外商投資政務服務事項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實施綜合窗口受理;促進外商投資企業研發、生産、銷售等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等。
一直以來,北京經開區堅持用“服務指數”換企業的“發展指數”,面向區內外資企業出臺“外企服務20條”,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創新提出開展“我為外企找市場”“我為外企募人才”“我為外企找夥伴”,打造系統性涉外服務體系。目前,“兩區”建設暨外資外貿服務專區不斷升級,實現涉外服務“從生産覆蓋到生活,從事項延伸到事務”,“一窗受理”外資企業設立、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等85項涉外審批事項,“一窗諮詢”國際經貿規則、計量認證、國際商事認證、國際人才服務、涉外知識産權法律服務五大板塊46項業務。曾體驗過專區“一站式”服務的日籍華人北川丹感慨道:“這樣全面周到的國際化服務和科學的管理讓企業辦事更加高效,對像我這樣來這裡投資、工作的人來説,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定心丸。”
此外,北京經開區聚焦企業實際需求,定期組織開展“兩區”政策面對面系列講座、“兩區”政企對接圓桌會議等,為外資企業與市區各部門搭建面對面的對話平臺。2024年,北京經開區還將打造一支懂産業、知政策、有情懷的“兩區”政策觀察員隊伍,從而架起政企溝通的橋梁,更好地對接“兩區”政策,解決企業訴求。
北京經開區“兩區”辦有關負責人説道:“在《條例》的指引下,我們會持續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用更優的服務為外資企業落地生根保駕護航,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