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古籍(古跡)中的交往交流交融”專題研討會召開

日期:2024-06-05 10:45    來源: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分享:
字號: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古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由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民族文化宮、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共同指導,北京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心聯合民族文化宮圖書館(中國民族圖書館)共同舉辦的2024年“古籍(古跡)中的交往交流交融”專題研討會於5月31日在民族文化宮召開。北京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心主任高欣主持。

  民族文化宮副主任們發延致辭,他表示,開展基於古籍文獻的討論研究,挖掘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和時代價值,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積極行動。

  本次研討會邀請了孫伯君、陳燁、先巴、黃金東、麻曉芳、李若愚、黎嘉才仁、買海柱8位專家出席併發言,專家分別從現存北京的西夏文古籍、多文種古籍及合璧古籍、古籍中體現的民俗融合、多民族文化在古籍(古跡)領域交往交流交融等角度,深入挖掘了古籍(古跡)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演變,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寶貴見證。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副主任孫繼為講話並指出,要讓少數民族古籍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資源,必須“堅持一個主線,抓好三項工作”,即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抓住少數民族古籍工作開展三個具體環節,一是紮實開展蒐集保護,讓少數民族古籍“留得住”;二是重點推動古籍整理研究,讓少數民族古籍“看得懂”;三是積極加強宣傳利用,讓少數民族古籍“活起來”。

  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一級巡視員彭博講話並強調,今後要努力推動北京在古籍(古跡)中的交往交流交融研究,一是加強跨學科合作與交流;二是注重實地調查和實證研究;三是開展數字化技術應用;四是加強傳承與弘揚。北京市將積極利用首都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文化中心作用,進一步加強古籍(古跡)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推動古籍(古跡)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工作,真正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進一步保護和傳承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産,讓這些寶貴財富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