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低值可回收物處理不再犯難 150個街鄉今年試點“應收盡收”
5月28日,市城市管理委聯合市委社會工作部、首都精神文明辦、團市委共同舉辦2024年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達人頒獎儀式暨“志願百日行”啟動儀式。從會上了解到,“賣不上價”的低值可回收物,2024年將倡導採取“一袋式”到府回收模式,在全市150個街道鄉鎮率先試點“應分盡分、應收盡收”。
為發揮榜樣人物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示範引領作用,自2018年以來,市城市管理委聯合首都精神文明辦累計開展6次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達人評選,至今已評選出達人633人,其中2024年評選出203人。從5月28日起至9月4日,全市將組織開展為期100天的垃圾分類志願服務集中行動,通過形式多樣的垃圾分類志願服務和宣傳活動,擴大垃圾分類影響力。
“為了進一步推動垃圾源頭減量,繼本市非居民單位廚余垃圾實施計量收費後,本市將擴大非居民其他垃圾計量收費的覆蓋面。今年,預計70%非居民單位實施其他垃圾計量收費。”市城市管理委固廢處處長李彥富表示。
除了飲料瓶、快遞紙箱等能“賣得上價”的高值可回收物之外,居民家中常常會産生一些廢棄的小塑膠盒、玻璃瓶、廢紙片等低值可回收物,這類垃圾由於價值較低,廢品回收點往往不願回收。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些明明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低值可回收物,在其他垃圾中所佔比例仍然較大。”李彥富表示,2023年,本市出臺了國內首個《可回收物體系建設管理規範》地方標準。為了進一步挖掘低值可回收物資源化潛能,本市還制定了低值可回收物體系建設推廣方案。2024年,每區計劃選擇3至5個街道鄉鎮開展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試點,並於2025年將試點擴大至全市範圍。“各區和街道鄉鎮的積極性非常高。截至目前,全市已經確定了24家承擔低值可回收物托底的回收服務企業,並選出150個街道鄉鎮,即將率先開展試點,試點街道鄉鎮覆蓋率達到40%以上。”
在回收模式的選擇上,各區可以因地制宜自選到府回收、定點投放等多種不同方式。李彥富稱,比如,海淀區清河街道以及昌平區的部分街道已開始試點“一袋式”到府回收模式,由托底回收企業為居民發放回收袋,居民裝滿一袋可回收物後由工作人員到府回收,並根據可回收物重量來自動積分獎勵。除了到府回收,各區還可以採取建設分類驛站定點投放、設立集中投放日等多種形式,激發居民參與分類的熱情。(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