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北京市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兩山兩河”北京灣的生態格局,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生態基底和生態屏障,孕育了豐富獨特的生物多樣性。
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家園,北京市嚴格落實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統籌部署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工作,建立生物多樣性協同保護工作機制。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任務納入每年污染防治攻堅戰行動計劃紮實推進,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自然生態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生態系統品質保持穩定 城市生態品質提升
按照《生態環境品質評價技術規範》,北京市持續對全市及各區生態環境品質進行統一監測評價。2023年,全市生態環境品質指數(EI)為70.8,生態系統品質保持穩定。生態涵養區持續保持生態環境優良。首都功能核心區、中心城區和平原區EI繼續保持良好水準。
全市集中建設區生態環境狀況良好,其中綠視率為26.96%。綠視率指標主要表徵區域內人視野範圍裏綠色生態空間佔比的平均值。這項指標從公眾的視覺感受出發,評價城市公共空間的“含綠量”,它貼近公眾的真實感受,反映了城市生態的品質。在公園中、社區裏、林蔭路上……城市裏許多的角落,市民們都能用眼睛輕鬆“測量”綠視率,都能感受到視覺、精神的舒適。北京市逐綠而行,統籌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護,通過見縫插綠、疏解建綠、建設小微綠地、豐富綠化層次,為公眾打造了“出門見綠、開窗即景”的良好城市綠色生態空間。
生態保護紅線林地生態系統品質提升,其中林地面積同比提高了5.44%,生物量密度同比提高了3.60%。重點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狀況良好,生態系統品質保持穩定。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霧靈山市級自然保護區、野鴨湖市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等生態系統品質保持優秀水準。其中,霧靈山市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品質指數(EI)為78.1,同比提高了0.61%。
綠化隔離地區生態環境品質穩中有升,生態環境品質指數(EI)同比提高了1.04%。第一道綠化隔離地區綠色空間比例進一步提升,其中林地面積同比增加了0.32%,草地面積同比增加了0.68%,建設用地面積同比降低了0.92%。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水域覆蓋面積同比增加了6.43%,建設用地面積同比降低了2.23%。
摸清“家底”科學保護 生態系統組成和結構優化
2020年以來,北京市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摸清“家底”,支撐指導科學保護。
2023年,全市生物多樣性調查實地記錄73種自然和半自然生態系統,包括森林、灌叢、草地、沼澤與水生植被等類型,2020-2023年累計記錄136種,調查記錄的自然半自然生態系統類型持續增加,其中中心城區記錄到23種自然半自然生態系統,通過持續的近自然生態修復和建設,生態系統的組成和結構得到優化。
2023年,階段性調查實地記錄各類物種2906種,2020-2023年累計記錄6895種。實地記錄被納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的外來入侵物種19種,2020-2023年累計記錄外來入侵物種26種。
生態環境好不好?小動物們來投票。以蝴蝶和蜻蜓為例,它們生命周期短,敏感性強,對環境變化、生態系統健康、人類活動干擾可以起到良好的指示作用,是國內外常用的指示物種之一。2023年在中心城區記錄到24種蝴蝶和29種蜻蜓,分別約佔全市調查累計記錄的24%和36%,表明中心城區整體生態品質較高,生態系統狀況健康。2023年在天壇公園記錄到13種蝴蝶,是蝴蝶在核心區最重要的棲息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記錄到16種蝴蝶和24種蜻蜓,是中心城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區域之一。
以生態文明示範創建促發展 打造一批特色示範樣板
北京市以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為抓手,促進生態環境品質改善,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準。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兩個稱號。到目前為止,北京市已經有延慶、密雲、門頭溝、懷柔、海淀、平谷、豐臺、朝陽、昌平9個區獲得命名,其中5個全域生態涵養區全部獲得雙命名,並輻射到中心城區,實現了生態進城、“兩山”進城。
9個區立足功能定位和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統籌實施創建規劃或方案,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示範樣板。其中,生態涵養區堅守生態屏障,持續促進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打造生態+農文旅等模式的兩山轉化樣板;中心城區則立足“四個中心”功能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生態精細化治理水準,以生態優化政務、商務、生活、消費等場景,不斷擦亮首都高品質發展的綠色底色。例如,豐台區實施“綠城九法”,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區綠色發展新引擎的實踐案例,入選了生態環境部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模式與典型案例;朝陽區把將府公園這樣的生態公園代表,與郎園station這樣的城市生活代表,有機的融合起來,探索城市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特色路徑。
近年來,社會各界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不斷提高,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北京市將繼續協同發力,期待公眾和社會各界持續積極參與,共同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準,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