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交通委獲悉,2024年市管城市道路大修首批工程已完成50.4萬平米,包括北京站東街等5項,預計本月底前完工,提前一個月完成市政府民生實事任務——百萬平米城市道路大修“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節點目標。年內計劃17項大修工程中,除首批5項工程外,其他工程項目正在有序推進,預計年底前全部完工。
17條道路大修 路況指標提至A級
為進一步提高市管城市道路服務水準,優化市民出行環境,市交通委全面梳理管養設施,主動對接街區、行業部門,結合群眾訴求、道路年限、路況水準等因素,將17條道路納入2024年市管城市道路大修工作計劃。
據北京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市城養中心”)介紹,2024年大修道路按照養護規範選取超過設計使用壽命、路況指標在C級及以下的部分主、次幹路。這些道路在繁重的交通荷載下超期服役,路面瀝青已逐漸老化,開始出現路面開裂、骨料脫粒等病害,並持續向縱深發展、加速劣化。本次大修將通過全面治理道路病害,整路段銑刨加舖、全面整治慢行系統等措施,實現同步提升技術狀況、同步提升通行能力、同步提升慢行系統“三個提升”,大修完成後路況指標將提至A級,提升交通基礎設施供給品質。
北京站周邊慢行出行品質持續提升
據市城養中心介紹,大修在開展常規維修恢復道路使用功能基礎上,充分踐行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理念,對慢行系統同步綜合整治,沿線步道基本全線貫通。
如北京站東街是乘客來往北京站地區的重要交通通道,但該路段南側華通停車場門前近60米範圍內無步道,主要原因是該處地下為地下停車場,緊鄰其地下結構,挖掘破除作業因此受限。多年以來,行人行經此處需借非機動車道通行,人車交織混行存在安全隱患。2024年初北京站東街大修工程進入籌備實施階段,市交通委牽頭,聯合屬地、城管、交管及重點站區管委,多次與該地下停車場産權單位溝通協調,不斷優化設計方案,減少對地下擾動,最終成功確定實施方案,新建長60米、寬3.25米步道,面積達200余平米,有效解決北京站東街步道不連續的難題。
本次通過北京站東、西街大修,實現對北京站區周邊慢行系統的同步全面完善,包括公交站臺新增及完善無障礙10余處、補全缺失盲道千余平、新建二次過街1處等,提高北京站區周邊慢行系統出行品質,進一步助力北京站區優化提升,彰顯首都門戶窗口形象。
本次首批5項大修工程中,共計新建、拓寬步道17處、1500余平米。增設步道騎沿井34處,滿足人行步道寬度最小1.5米的規範要求。道路全線無障礙設施實現完善,新建步道坡化32處,其中公交站臺坡化16處,最大限度保證殘障人士出行。在具備條件的路口新建二次過街島3個,實現大路口二次過街,減少行人過街安全隱患。
聯合屬地打造朝陽北路大修等民生工程
朝陽北路大修實施過程中,市城養中心充分對接屬地訴求,了解到該路段長楹天街北側紅線範圍內步道損毀嚴重,決定在開展朝陽北路大修中聯合常營鄉同步開展周邊步道專項治理,共計更換損壞步道2500平米,有效提高商區周邊出行環境。
大修工程組織過程中持續發揮屬地聯動機制,在恢復道路使用功能的基礎上,市城養中心積極配合屬地街道同步解決沿線積水問題,無人管養道路損壞嚴重問題,非機動車停放混亂等問題,實現道路水準、交通秩序、綜合環境整體提升,切實將大修工程打造成民生工程。
精準推送佔路施工資訊,減少對社會交通的影響
據市城養中心介紹,市管城市道路始終堅持安全綠色施工,以人為本,通過精細化管理,最大限度減少社會影響。由於城市道路日間通行需求大,為減少對社會交通的影響,根據交管部門審批,大修施工時間均安排在凌晨0時至5時,除去交通導行時間,實際有效施工時間不足5小時。市城養中心克服有效施工時間短、夜間視線受限困難,加強工序設計、精細管理,保證工程按期按質完成。
施工中加強科技手段應用,通過高德智慧精靈和智慧錐桶實時精準推送大修工程佔路施工資訊,由導航軟體提前向用戶預警並推送繞行方案,減少對社會交通的影響。施工過程中配備防撞緩衝車輛,一旦社會車輛闖入施工區域發生事故,可以起到緩衝吸能作用,減少對司乘人員及施工作業人員的傷害,全力保障施工現場安全。
大修中推廣使用新型環保凈味瀝青、溫拌再生瀝青材料,降低能源消耗和有害氣體的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目前瀝青舊料回收率可以達到95%以上。
2024年城市道路大修項目(17項):
本月底完工5項:北京站東街、北京站西街、朝陽北路(五環-區界)、松榆南路(東三環-東四環)、北五環輔路(顧莊過街橋-八達嶺高速)
年底完工12項:北苑路(安立路-北土城東路)、豐北路(麗澤橋東-大井西橋)、豐北路輔路(麗澤橋東-京石高速)、工人體育場南路、西大望路(朝陽公園南路-弘燕路)、萬泉河輔路(肖家河橋北伸縮縫-北三環西路)、機場二通道輔路(東小井西口-焦莊橋)、東直門外大街、蒲黃榆路、右安門內大街、三里河路(西外大街-復興門外大街)和方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