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至11日,“結對子 種文化”北京市文聯文藝志願服務走進四川什邡,開啟第八屆京什文化交流周,來自首都書法、攝影、音樂、舞蹈、民間文藝等多個藝術門類的11位藝術家,深入當地中小學、藝術機構、文博場館,為當地的藝術工作者、藝術愛好者和在校師生送去豐盛的文化大餐,進一步滋養什邡沃土、築牢兩地情誼。
8年開展文化培訓萬餘人次
十六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將北京與什邡的命運緊緊相連。
十六年來,京什交流合作已經步入4.0時代,兩地在文化、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持續合作發力,交織出了一段激昂綿密的“京什協奏曲”。兩地的文化交流更是走深走實,既促進了什邡文藝事業繁榮,也為首都文藝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和平臺。
近年,北京市文聯共派出100余名首都文藝家走進什邡,持續開展京什交流演出、文藝培訓、采風觀摩、調研學習等活動,累計培訓1萬餘人次,受益群體6萬餘人。
當前,什邡正錨定全面衝刺全國百強縣總目標,深入實施文旅爭先等“四大戰略”,這顯然迫切需要賡續京什友誼,借智借力首都、借機借勢發展。5月8日,秉持“弘揚傳統、深化友誼、兩地互動、促進發展”的原則,京什兩地續簽《京什文化交流合作協議》並舉辦專場文藝交流演出,不斷豐富和創新載體,深化並提升合作成效。
多門類文藝家面對面交流
無論是首都文藝家還是什邡文藝工作者和愛好者,都非常珍惜難得的交流機會。
在北京援建的什邡市雙盛中學,北京書協副主席劉俊京被校園內濃厚的書法氛圍所感染。“什邡是書法之鄉,學校非常重視弘揚傳統文化,所到之處都有很濃厚的藝術氛圍。”劉俊京和北京書協的兩位理事李炯峰、楊春燕對孩子們傾囊相授。初二年級學生廖曦顏説:“以前沒寫過大字,北京的老師從蘸墨、作品構圖,再到寫具體字,都為我做了輔導,讓我對書法有了新的認識。”結束校園培訓後,三位書法家又前往京什友誼館,與當地書法愛好者座談並開展筆會,深入交流。
北京音協會員、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抒情男高音歌唱家肖金聲,在聲樂授課中逐句輔導什邡市方亭慈濟中學音樂老師徐富傳演唱《等着我 親愛的人》。徐富傳以前演唱這首歌時總感覺聲音不夠通透。在肖金聲指導下,他努力讓喉頭更放鬆,調整共鳴方式,效果立竿見影。肖金聲説:“藝術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紮根沃土、服務人民。京什文化交流在新的文化使命召喚下,必將推動兩地文藝創作更加闊步向前。”
立夏已過、小滿將至,在什邡市湔氐初級中學,北京民協理事、國家非遺項目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劉曉迪講述剪紙悠久的歷史,並帶領大家動手剪紙帽子、福字和節氣字,引導學生不辜負大好時光。在什邡市北京小學,北京民協理事、國家非遺項目“面人郎”傳人郎佳子彧,帶領孩子們用麵糰製作大熊貓,感受傳統手工藝的趣味與精妙。
北京攝協理事王心超和青年攝影人劉林偉,則在當地博物館的百姓大講堂上感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聽眾楊曉原説:“講座讓我在旅行拍攝的技術技巧方面收穫很大,也感動於他們為追求藝術所做的付出。”楊曉原被王心超堅持一年四季記錄北京五河交匯清晨美景的故事感動。“這提醒我,任何成功的攝影作品都要付出很多努力和艱辛。”
什邡點單,北京長效服務
511日,首都文藝志願服務團踏上歸途,心中載滿收穫。北京音協新箏專委會常務副主任、中國東方樂團團長姜淼説:“什邡常住人口雖不多,卻有數百人的古箏愛好者隊伍和幾十家琴行,這讓我更有信心把首都音樂教研領域的新理念和好方法傳遞過來。”北京舞協會員、青年舞蹈家黃路霏的古典舞作品《醉水青紅》陶醉了當地觀眾,她也同樣被什邡中學生的舞蹈所陶醉。北京舞協理事柯書劍希望將來能有更多機會與當地同行交流舞蹈創編,讓大家從采風到節目構建全面了解舞蹈創作規律,提升藝術審美。
未來,北京市文聯將繼續依託在什邡設立的“北京市文藝志願者服務基地”,以“什邡點單、北京服務”的方式,組織首都文藝家持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志願服務活動,加強交流學習和人才培養,在助推什邡“出人才、出精品、出亮點”上做出積極貢獻。(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