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北京大學十年書寫立德樹人時代答卷

日期:2024-05-02 10:5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紅潮漫卷破舊聲,青春激蕩譜新篇。拼搏、奉獻,拳拳之心,快把爐火燒得通紅,從沙灘到湖畔,當得千錘百煉……”臨近五四青年節,北京大學靜園草坪上,傳來青春詩會的青年之聲。10年前的5月4日,同樣的場景,習近平總書記走到朗誦的師生間,和他們親切交談。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廣大青年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10年來,北大師生用心用情,書寫了一份立德樹人的時代答卷。

  構築鑄魂育人新高地

  春天的燕園,湖光塔影,綠樹婆娑。走進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樓,“馬院姓馬,在馬言馬”八個大字格外醒目。2014年5月4日和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兩次來到北大考察,提出:“全國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

  從1992年成立全國第一家馬克思主義學院,到2018年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北大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為立德樹人提供了厚重的理論根基。牢記總書記囑託,該校成立了思政課建設領導小組,將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重點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重點學科、思政課作為重點課程,在課程體系建設、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如今,《北大校史與北大學脈》等55門本科生必修課、《李大釗研究》等14門碩士研究生必修課已構建起了全新的思政課體系骨架。從“形勢與政策”大報告到校領導講思政課,形式多樣的思政課也彰顯了北大特色和學術底蘊。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到馬克思主義學科中來。

  北大在2019年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2021年首次面向全國招生,這是該校首次將“馬克思主義”設為本科專業。首屆本科生王藝瑾説,因為真心喜歡,所以報考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希望今後能深耕于指引中國不斷前進的馬克思主義學科。

  在大地上書寫青春答卷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10年來,一代代北大學子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青春之花在祖國綻放。

  他們的課程表裏,幾乎都有一門1學分的思政實踐課。別看學分少,它卻凝聚著眾多教師的智慧與努力:帶著學生越過大學圍墻,關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革命老區、脫貧一線、萬里邊疆……該校博雅講席教授顧海良領銜的課題組由300余名師生組成,他們深入鄉村城鎮,走進國有企業,真切感受新時代中國的發展脈動。目前,已有《走向共同富裕——新時代農村的發展》《中流砥柱——新時代中國國有企業的發展》兩本研究成果出版,成為了北大創新大學生思政實踐教育的縮影。

  截至2024年,北大已有約420個思想政治實踐課程教育基地在祖國各地建立起來,1.5萬名北大師生走入田野間的大課堂,“雙百行動計劃”、紅色“1+1”支部共建等社會實踐品牌項目帶領學子用雙手觸摸社會,用腳步丈量大地。

  在2013年新一輪扶貧工作啟動之際,北大承擔起定點幫扶雲南省彌渡縣的任務。10年間,該校已先後輸送了10批共35名學生前去支教。不只是雲南,從西藏、新疆,到內蒙古、寧夏,北大支教團的足跡已遍佈全國。

  薪火相傳胸懷家國情

  “廣大青年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給北大學生的寄語猶在耳畔。10年來,一批又一批北大人胸懷家國情,把青春獻給了祖國。

  雖然已經脫下了軍裝,但濃濃的家國情懷已經深深紮根于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王心儀的心中。2020年在北大讀本科的王心儀以總評第一的成績被分配到遼寧艦,成為一名航母操舵兵。從靜謐的燕園到澎湃的海洋,王心儀攜筆從戎的故事展示了青春的無限可能。入伍期間,她隨遼寧艦完成了10余次演訓任務,曾被評為“四有”優秀士兵。退伍後,她還多次參與宣講活動,向更多人講述一段段動人的軍旅故事。

  北大國際關係學院2012級本科生侯逸凡和藥學院2010級博士生秦衝都曾作為學生代表,在2014年師生座談會上向習近平總書記彙報學習經歷與感悟。如今,已是北大體育教研部講師的侯逸凡,不斷探索著“讓西洋棋成為連接體育與教育的橋梁”;加入中國海洋大學醫學院的秦衝,則正帶領著一支平均年齡27歲的年輕團隊,行走在海洋藥物科研攻關的路上。

  他們只是北大人懷家國之情、擔復興重任的縮影。“一直以來,北大師生始終與祖國和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北大黨委書記郝平表示,面向未來,該校將始終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北大人的新貢獻。(何蕊)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