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7年,中關村將初步建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展望2035年,中關村將全面建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影響力、競爭力、引領力全球領先,為建成科技強國、製造強國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支撐——這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近日印發的《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所提出的。4月25日,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上,方案作為重大成果之一正式發佈。
4月25日,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在新投用的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開幕。(龐錚錚 攝)
打造全球領先的原始創新策源地
方案從打造全球領先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建設世界高水準人才集聚地、培育世界一流的創新型企業、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産業集群、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等五方面部署了50項重點任務,將中關村打造成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躍升的主陣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突破口、中國高品質發展的引領者、全球創新網路的關鍵樞紐。
整體來看,到2027年,中關村將力爭在生命科學等領域達到全球領先水準,在顛覆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打造高水準人才集聚地,人才梯隊體系較為完備,成為全球嚮往的創業樂土;成為初創企業孕育地、全球領先的創新型企業棲息地,在重點領域持續涌現世界一流企業;基本形成新一代資訊技術、醫藥健康、智慧裝備、綠色智慧能源4個具有技術主導權的世界級産業集群,推進製造業重點産業鏈高品質發展,超前佈局引領世界發展的未來産業;成為國際創業投資機構集聚區,創業投資基金規模世界領先;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全面形成,打造産業高度集聚、開放創新活躍、機制高效有力、基礎設施完善、環境清新優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園區,成為世界科技園區發展的重要標桿。
中關村,是全國乃至全球科教資源最密集的區域之一。方案提出,要充分發揮中關村科教資源優勢,形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大合力,率先實現基礎前沿領域領先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優化協同攻關的科研組織模式和機制,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具體而言,將通過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集聚區、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群體突破、構建體系化集群式協同創新機制等幾方面來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建設世界高水準人才集聚地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建設世界高水準人才集聚地,成為中關村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必由之路。
為此,方案提出,將建立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實施全球頂尖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畢業生引進“直通車”制度,對國內“雙一流”高校、國際知名高校重點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的優秀外籍畢業生來華創新創業的,可申請私人事務類居留證件。
同時,支援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人才雙向流動,完善流動人才社保接續政策。支援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設立一定比例的流動崗位,聘請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家、企業科研人員按規定擔任兼職教師或兼職研究員。推動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按規定到産業人才創新基地兼職,試行更加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取酬政策。
在加快推進中關村高品質人才社區建設方面,方案提出,優先將園區內住宅用地用於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提供科學家社區、青年人才公寓等租購並舉、租售銜接的住房保障服務。重點提升“三城一區”、城市副中心、朝陽區等區域教育和醫療國際化水準。
開展“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
大大小小的創新型企業,是中關村發展的重要生命力。在培育世界一流的創新型企業方面,方案提出,要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為主線,加快培育中關村地標型企業和世界級原生企業,發展壯大科技創新型企業群體,加強企業主導的産學研深度融合,營造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制度環境,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産業強、經濟強的通道。
此外,“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將在中關村開展,利用企業創新積分等資訊,鼓勵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開展創新性強的研發活動,實施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支援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方案還提出,將實施中關村科技領軍企業旗艦行動,建立科技領軍企業培育機制,在人工智慧、基礎軟體和工業軟體、智慧裝備、醫藥健康、綠色能源等重點領域培育核心技術能力突出、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強的科技領軍企業。此外,方案提出鼓勵大中小企業共用技術路線圖,合作開展應用研究。進一步優化創新導向的政策與監管環境,支援獨角獸企業等高成長企業圍繞産業鏈帶動上下游企業。(孫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