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大地,宏圖繪就。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發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總動員令”。十年來,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始終致力於推動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圍繞“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的多彩華章。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十周年之際,我們將推出專欄《潮涌京津冀 蝶變瞰十年》,系統梳理,多點呈現,全面展現十年來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的重大國家戰略,産業協同一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重點突破領域之一。經過京津冀三地主動作為、共同努力,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涌現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創新性的典型案例,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其中,“騰籠換鳥”的成功經驗尤為矚目,該模式的特點是企業在京津冀區域優化佈局的過程中,隨着企業的整體搬遷或者生産基地的外遷,依託原址騰退的土地廠房等空間資源,開展新業態置入,實現企業轉型升級,並帶動所在區域整體提質增效;該模式屬於以上相關模式的一種衍生模式,代表案例有首鋼集團的首鋼片區改造、金隅集團的西三旗片區改造、福田一工廠的懷柔紅螺東路片區改造。
案例一
把握歷史機遇 實現由“火”到“冰”的華麗蛻變
2007年,首鋼落實國家奧運戰略實施了史無前例的大搬遷——在唐山曹妃甸落地建設了首鋼京唐公司,此後逐步實現了自身轉型升級,也促進了河北地區鋼鐵工業結構調整,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以首鋼搬遷調整為契機,京冀兩地攜手共同打造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搭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平臺與紐帶。
2016年,首鋼集團抓住冬奧機遇破局城市更新,完成首鋼園由“火”向“冰”的華麗蛻變。
抓住搬遷調整契機,推進鋼鐵轉型升級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後,首鋼計劃實施大搬遷,預計分兩期在唐山市曹妃甸區建設首鋼京唐鋼鐵廠。
2007年3月,京唐鋼鐵廠開工建設。
2010年6月,一期項目全面竣工投産。
2019年,二期項目於8月全面投産。
建設曹妃甸示範區,加快京冀協同發展
2014年6月,京冀兩地政府正式簽署“1+6”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首鋼集團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者,主動承擔京津冀協同發展平臺和紐帶任務,成為曹妃甸由“鋼城”轉型“港城”的有力撬動者。
集團還發起設立首鋼京冀協同發展産業投資基金和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基金,投資非首都功能疏解、産業配套以及曹妃甸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事業。
抓住冬奧機遇,打造工業區復興典範
2010年底,首鋼北京地區鋼鐵冶煉全面停産,騰退出的巨大空間成為北京的一塊寶地。“十二五”時期,這裡被規劃為新首鋼高端産業綜合服務區。
隨着2015年北京申辦冬奧成功,新首鋼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成為冬奧賽事舉辦場地和冬奧奧組委辦公區。隨着新的規劃與改造落地,首鋼實現了由“火”到“冰”的華麗蛻變,交出了“雙奧之企”的優異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高度評價首鋼滑雪大跳臺:“首鋼大跳臺是不是在核電站搞滑雪?他們恰恰不知道這是綠色轉型,我們是鋼鐵産業轉型變成了體育産業。”
冬奧會後,首鋼園區聚焦“科技+”“體育+”産業集群,重點發展科幻、網際網路3.0、人工智慧、航空航太等高精尖産業,着力打造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首鋼高地。截至目前,首鋼園入園企業累計311家,註冊資本總額超過500億元,其中科技類企業佔比超過70%。
從首鋼園區改造經驗來看,新首鋼的成功改造有兩點經驗值得借鑒:
一是規劃引領,加強統籌謀劃。先後編制了2012版控規、2017版首鋼園北區和東南區控規、2020版首鋼園南區(街區層面)控規,形成了符合整體保護利用特點的規劃體系,為整體性保護開發“一張藍圖幹到底”提供了指引。
二是工業遺存保護利用有機結合冬奧元素,首鋼園區北區實現了“火”到“冰”的華麗蛻變。隨着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首鋼園晉陞為“網紅打卡地”。歷史與現代交融、工業遺存與奧運元素結合,百年積澱的首鋼園以其獨特的風格,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推動城市發展的典範以及工業遺存再利用和工業區復興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