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司法行政系統加快建設涉外法治人才高地

日期:2024-02-02 15:09    來源:北京市司法局

分享:
字號:        

  “我想用一個詞形容這段時間的學習體會,那就是‘驚喜’!”在北京市百名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項目首期培訓班結業座談會上中倫律師事務所律師侯彰慧説,她表示能夠從嚴格的選拔中成功入選,並通過3個階段的學習收穫滿滿,是雙重的“驚喜”。

  《首都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建設行動計劃(2023年-2025年)》發佈以來,越來越多的首都法律人收穫這份驚喜。2023年9月,在第三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法律論壇上,市司法局曬出涉外法治人才培養“路線圖”,計劃用3年時間培養百名包括涉外律師、公證員、仲裁員、司法鑒定人和法治崗位公務員在內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讓他們熟知國內外法律、具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業務,為首都涉外法治建設、服務企業“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援。

  在此之前,該局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合作的北京市百名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項目首期培訓班已經開班,從律師、公證、仲裁、司法鑒定等行業中選拔出來的33名涉外法治人才,共同參與了為期兩個月的專業培訓。市司法局明確提出,將把該項目打造成北京市司法行政領域開展涉外人才培訓的“樣板工程”和全國司法行政領域涉外人才培養的“北京名片”。

  “我們制定《北京市百名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方案》,明確指導思想、培訓目標、組織領導、經費保障等內容,做細做好培訓工作計劃。同時,組織有關處室和行業協會成立工作專班,負責項目的具體推進。”市司法局律師工作處有關負責人説。

  據全程參與律師學員選拔的北京市律師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選拔工作從政治素質、年齡結構、執業背景、知識水準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考量。除必須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優秀的英文聽説能力和10年以上涉外法律服務經歷外,還充分考慮涉外律師的成長規律,兼顧大中型優秀涉外律師事務所和中小型專業化律師事務所,讓優秀人才都能擁有平等競爭的機會。

  “我們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密切合作,組織學員開展校內學習、國內實踐、新加坡訪學3個階段的集中培訓。”據市司法局律師工作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在集中授課階段,培訓班邀請國內外法學、經濟貿易等領域學者、教授及涉外法治領域資深法官、企業高管,採取實務專家分享、小組專題討論等多種授課形式;赴粵港澳大灣區考察期間,學員們深入多家企業,與法院、律所及仲裁、公證、司法鑒定機構工作人員展開交流座談;在新加坡訪學階段,學員們從不同視角感受經濟社會變革對法律行業的影響,對企業的涉外法律服務需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此次培訓班只是北京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工作厚積薄發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北京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規劃》,聚焦首都涉外領域法治需求,持續加強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建設。

  在公證領域,涉外公證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完善,涉外公證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走上“快車道”。市司法局積極推薦公證員參加涉外公證業務專題培訓,加強與國(境)外同行交流合作,指導市公證協會成立涉外及涉港澳臺專門工作委員會,專門負責與國際和港澳臺公證組織的交流合作。

  在仲裁領域,“涉外仲裁人才培訓”系列成為北京仲裁委員會2023年仲裁員沙龍活動的“重頭戲”。8月27日至10月15日,活動聚焦國際商事仲裁的取證程式、法律適用、裁決書寫作等仲裁實務問題,先後舉辦5期培訓活動,邀請多位具有豐富理論與實務經驗的仲裁領域專家進行交流和分享。此外,北京仲裁委員會還積極參與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國際仲裁)研究生培養項目,為完善涉外仲裁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高層次應用型涉外仲裁人才貢獻力量。

  市司法局大力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全市9家律所境外分支機構覆蓋“一帶一路”沿線29個國家,首都律師已具備為國家對外經貿合作高品質發展提供多領域、全方位法律服務的能力。近3年來,公證行業累計辦理涉外公證事項47萬件,出具的涉外公證書發往180余個國家和地區,業務範圍輻射“一帶一路”沿線90%以上的國家。2023年上半年,北京仲裁委員會共受理國際商事案件118件,總標的額達28.28億元。

  今後,所有被納入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項目的學員,均將通過擔任院校涉外法治研究機構實務專家、優先納入各類人才庫和智庫、優先推薦參加中外交流活動等多種方式,充分發揮所長,為推動北京市法治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全面提升和更高水準對外開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