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2023年新增11家備案博物館 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2024年發佈

日期:2024-01-14 09:4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本市去年新增11家備案博物館 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2024年發佈

  先農壇修繕後重張開放,國家自然博物館揭牌,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等一批文化新地標亮相……市文物局近日公佈2023年文博領域“成績單”,博物館之城建設呈現新氣象。過去一年,本市新增11家備案博物館,27家“類博物館”掛牌開放。2024年,《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2024年—2035年)》將審定發佈。

  沿中軸線、長安街兩條關鍵空間軸線,一批地標性博物館串聯成群。中軸線南段東側,有着70餘年歷史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升格為“國”字頭博物館,這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自然博物館。南中軸延長線上,大紅門地區正在規劃建設國家自然博物館新館,建築面積將是目前展館的10倍,展覽面積將達6萬平方米。

  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2023年底開放,四大類型展陳陸續開啟,邀觀眾登上“運河之舟”,覽古今同輝。開館後的首個假日,該館就迎來1.4萬餘名觀眾。沿長安街一路向西,首博本館正在進行基本陳列改造提升,即將面向公眾開放,屆時將與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共同詮釋“都”與“城”的關係。

  聚焦三條文化帶,一系列文物遺址經過有序保護相繼亮相。大運河畔,路縣故城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完成二次結構、機電安裝主管線施工,內外裝修有序推進。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正式進入實施階段,總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包括陳列展覽區、教育與服務區、藏品庫區等,計劃2025年底基本完工。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工作通過評估驗收,清華園車站舊址、頤和園益壽堂開放,“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全線貫通;大葆台西漢墓遺址保護及博物館改建工程完成主體結構施工。

  2023年,本市新增11家備案博物館,分別為:北京天橋印象博物館、北京牛欄山二鍋頭酒文化博物館、石景山區石刻博物館、北京公交館、北京天元中醫藥博物館、視障文化博物館、中國木偶藝術劇院博物館、景泰藍藝術博物館、北京六必居博物館、北京福履布鞋文化博物館、慈善寺古香道文化陳列館。這些博物館豐富了北京地區博物館品類,增加文化服務供給。

  市文物局統計,除備案博物館外,本市還存在大量有開放空間、具有部分博物館功能,但尚未達到《博物館條例》備案條件的場所。2023年,北京祥體育博物館、聲音藝術博物館、北大二院舊址等27家“類博物館”陸續掛牌開放。本市還掛牌首家以數字藏品為展示內容的“類博物館”,上線運作“北京博物館雲”微信小程式、首個博物館文物元宇宙平臺“文博跑酷”,持續推進博物館數字化建設。(李祺瑤)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