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整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辦理業務。(武亦彬 攝)
元旦前,一場財稅專項公益沙龍在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舉辦。演講嘉賓李哲來自北京羅格科技公司,通過這場財稅公開課,他向觀眾解讀金稅四期的財稅政策及實務操作,引導企業建立健全合法稅務管理制度。
首批企業完成裝修後進駐,入園企業踴躍參加園區組織的創新活動,整合服務中心為企業服務……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自2023年8月30日揭牌至今,2300多家企業前來考察,篩選出300多家首批重點企業,其中35家企業入駐園區,科技園一期項目企業入駐率達90%。雄安中關村內部的創新生態正逐步構建,“中關村”與“雄安新區”兩大IP之間發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
從考察到簽約只用5天
河北雄安羅數科技有限公司是首家正式入駐雄安中關村開始辦公的企業,他們從考察到簽約只用了5天。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總經理張寬介紹,大多數意向入園企業,從考察到簽約都很快,原因就在於企業看中了佈局雄安的前景和機遇。截至2023年12月20日,雄安中關村已牽頭組織了幾十場重點産業交流和小型沙龍、路演、推介活動,累計對接企業2351家,其中北京企業佔比70%,篩選出300家意向落地重點企業。
招商經理郝小樂來自保定市區,是一名90後,此前在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工作。在雄安新區中關村,她要負責對接潛在客戶,還要跟進企業入園後的落地工作。每天忙上忙下,不出辦公樓就能走出兩萬多步。“來雄安就是想拼一把。”她説:“中關村給我個人帶來很多改變。現在越來越認同中關村為科技企業服務的初心和理念,我想把這些傳遞給更多人。”
作為平臺公司,中關村資訊谷是中關村對外區域合作的“排頭兵”,發揮科技産業組織和創新服務優勢,在全國21個省、39個合作城市和區域,運營49個項目,共計4000多家落地企業,累計服務近19000家企業。當決定開展雄安項目時,中關村資訊谷從全國選拔優秀人才支援雄安。保定、天津、三明、南寧、長春……20多人的運營服務團隊迅速組建,同時公司業務骨幹迅速從全國篩選優質科技項目導入科技園。
提供“一站式服務”
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設立了企業服務中心,放置可以便利企業辦理業務的多臺自助服務終端機,政務中心、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在此駐點辦公,為入駐企業提供便利的政務金融服務。
雄安中關村整合服務中心位於科技園B2座2層。在長二十多米的辦公桌臺前,擺放着中關村科技租賃、中關村協同創新基金、中關村科技金融超市、北京知識産權和中關村産業研究院等十幾家中關村整合服務商的桌牌,他們都在此開設了業務受理點,企業可享受一站式服務。
依託平臺作用,一系列的創新資源持續導入雄安新區。聚焦“科-産-金”,打造英“雄”匯路演平臺,連結資本,連結技術,連結人才,塑造雄安新區“科-産-金”典型案例。目前已舉辦2期,對接企業36家,投資機構26家,篩選重點培育項目6個。打造創新+的“X-Party”平臺。園區通過“X-Party”活動,將來自北京的科技租賃、基金投資、知識産權、産業研究等科技創新資源持續導入到雄安新區,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讓空氣中充滿創新的味道”
“讓空氣中充滿創新的味道”,這句話最早貼在了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的樓道裏,現在成了雄安新區的一句流行語。雄安中關村依託雄安新區豐富的應用場景,推動中關村新技術、新産品、新服務在雄安新區産業化落地,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使創新的“種子”在雄安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張寬介紹,2024年園區將服務一期企業入駐辦公,對接人才招引和場景需求,打造産業微集群,形成“車水馬龍”“燈火通明”的新氣象。力爭2024年上半年二期載體入駐率達80%,並持續拓展新載體,在雄安新區形成類中關村的創新生態,讓雄安與中關村的這場“雙向奔赴”更有意義。(李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