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天,快遞員小趙沒有買過冬用的厚手套和圍巾。為啥?“因為有人想到了我們前頭,提前給大家發了‘暖心包’!”小趙説的“暖心包”來自榮華街道面向轄區新業態群體開展的“冬暖人心”走訪慰問活動。以服務回饋服務,在近期的強降雪天氣中,他和同事在工作之餘,也志願參與到社區掃雪鏟冰工作中。暖心互動背後,是榮華街道“暖心驛站”平臺發揮的作用,在升級服務情暖兩新從業者的同時,也助推社區基層治理“繡花功”進一步提升。
四季慰問包讓服務“帶着走”
提起“暖心驛站”,穿梭於經開區送貨的快遞員、外賣員並不陌生。“這裡冷可取暖、熱可納涼、累可歇腳、渴可喝水、傷可用藥,有網用,有書看,還能熱飯,而且服務都是免費的。”京東快遞員靳有剛是卡爾百麗社區“暖心驛站”的常客,因自己負責的送貨片區就在這裡,他直接將“關係”登記在該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工作人員成為朋友,他説這裡為像他一樣的兩新從業者提供了一處“溫馨港灣”。
讓他和大夥津津樂道的是,2023年,“暖心驛站”還迎來服務升級,推出“愛伴榮華情暖四季”主題項目,開展春日續航、夏伴清涼、秋遞健康、冬暖人心活動,為大家陸續送上移動電源、防暑降溫、衛生健康、防寒保暖包等慰問包,使暖心服務“帶”着走。這項服務彌補了大夥兒此前的“小遺憾”。順豐快遞員張立志説:“我們平日裏都忙着送貨,別説是熱飯、休息,連喝口水的時間也捨不得浪費。因為工作打電話多,倒是經常去‘暖心驛站’借充電寶用,2023年,站裏不僅專門給發了充電寶,還有防暑保暖等用品,件件都是實用的東西,幫大家解決了剛需,送到了我們心坎兒上。”
據了解,榮華街道2023年共計為轄區各“暖心驛站”登記在冊的快遞員發放四季服務慰問物資1234份。能量補給“軟服務”升級的背後,是榮華街道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及兩新從業群體實際需求,不斷深化探索、整合服務資源,推動活動更有針對性。“我們每季度都會摸排更新人員臺賬,同時開展日常走訪慰問,傾聽兩新從業者需求、建議,使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需求與組織資源精準對接、落地起效。”榮華街道黨群工作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隊伍不斷壯大,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城市的溫度具象化,增強他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兩新就業者成社區“新管家”
失主找失物的事常有,失物找失主卻不多見。前不久,林肯公園社區就發生了這樣一樁“不多見”的新鮮事。居委會工作人員耿文龍對此記憶猶新:“那天是12月12日的大雪天,早晨上班路上,負責我們社區送快遞的順豐小哥,將同事小何一大早在社區送貨時撿到的一張身份證交到我手裏。了解情況後,我和同事就快速搜尋社區居民基礎資訊臺賬,當天就通過其家人找到了失主!”
而這樣的暖心小事在社區裏比比皆是。原來,榮華街道分佈在各社區居委會、樓宇黨建工作站的“暖心驛站”不僅是兩新從業群體辛勤工作路上的“能量補給站”,也激發了他們參與轄區治理的積極性,變身社區“熱心管家”,發揮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熟門熟路”優勢和“紅色探頭”作用,參與社區政策宣傳、文明引導等“微治理”,做到網格小事“隨手幫”、平安巡防“隨手拍”,為社區建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你看,快遞、外賣小哥們就好比我們的眼睛和耳朵,社區裏哪個樓門的電梯壞了,公共區域哪個設施損毀了,他們都會隨時反饋給我們,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上海沙龍社區黨委書記高秋紅劃着手機裏的兩新就業者志願微信群笑着説,“平時我們也會邀請‘小哥們’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組織流動黨員快遞員參與紅色觀影和知識競賽,助力社區垃圾分類宣傳、園區維護治理、助老寄送快遞,形成社區和兩新組織同心同向為民服務的新氣象。”
關愛一群人,凝聚一顆心,服務治理雙向奔赴,推進兩新黨建工作落地生根,促進基層精細化治理“繡花功”進一步提升。目前,榮華街道轄區“暖心驛站”共有15家,其中包含2家共建商戶,新業態新就業者報到登記人員共計331人。各站點均組建有兩新就業者服務群,2023年共組織學習、文娛活動80次,上報治理類問題168件,為提升基層治理水準貢獻了“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