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留殘狀,採取少量、小規模、預約制、集體組織形式游覽 八達嶺長城開放區域延長1245米
八達嶺長城南城延長線秋景。沒有垛墻的馬道兩側,都設有灰色護欄。(資料圖)八達嶺文旅集團供圖
全長1245米,從南七樓一直蜿蜒至南十六樓半。近日,八達嶺長城南城延長線對外開放。與此前已開放的八達嶺長城建築形態完整不同,這段長城在排除險情和病害後,保留了殘狀。開放採取少量、小規模、預約制、集體組織形式,主要開展戶外徒步、探險穿越、長城研學、旅拍等活動。
最高點南十二樓海拔842米
步入八達嶺長城景區,乘坐南線地面纜車抵達南四樓,沿着與大客流相反方向的便道走五分鐘,穿過便門登上南七樓,眼前豁然開朗。向南遠望,“之”字形長城橫臥山間,一路蜿蜒向遠方。這段長城位於八達嶺長城南城的延長線上,北接南六樓,向西南一直延伸到南十六樓半。
天氣晴好時,登上這段長城最高點、海拔842米的南十二樓,往北看可一覽八達嶺長城北城全貌,向東北則能看到青龍橋火車站“人”字形交會處,向東能看到八達嶺長城東段水關長城。秋天,還能看到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紅葉嶺,感受“層林盡染映雄關”的美景。
馬面敵臺基座盡顯滄桑
與八達嶺北城建築形態完整不同,這段長城保留了歲月洗禮留下的殘狀:兩側垛墻有的參差不齊,有的已消失不見;敵臺有的中室頂部已坍塌,有的殘留着部分墻體;馬面、敵臺基座等保留狀態不一,盡顯滄桑。
“八達嶺北十二樓至南七樓開放較早,早在1952年前後就進行了修復。這次開放的這段最近一次是在2013年完成搶險加固的,但一直未向游客開放。”八達嶺長城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説,搶險加固主要以排除險情和病害為主,遵循最小干預、修舊如舊原則。
伴隨八達嶺長城景區游人數量日益增多和游覽需求日益多樣,遵循“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文物工作方針,延慶區2023年啟動八達嶺長城南城延長線展示利用項目,通過有限度開放,讓文物活起來。
小規模游客通過預約等參觀
有限度開放即採用少量、小規模、預約制、集體組織的形式開放,這是由這段長城的基礎條件決定的。“按照‘最小干預’要求,搶險加固過程中,不能按最初的建築形態進行恢復。比如,垛墻塌了就塌了,不能再砌。但沒有垛墻保護又不符合對外開放的要求。因此,只能通過可移動、可逆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游客安全。”這位負責人介紹。
在沒有垛墻的馬道兩側,都設有灰色護欄。這種護欄可移動,不會對文物本身産生損壞。但這種保護只能是有限度的保護,不適合大客流游覽。因此,南七樓至南十六樓半隻能採取有限度開放的形式,讓少量、小規模的游客通過預約、集體組織的形式,走近和了解長城文化遺産。和開放景區一樣,這段長城上也加裝了景區導覽牌、文保提示牌、旅游警示牌等標識牌,景區還更新維護了監控廣播設施。
“目前,這段長城主要以開展戶外徒步項目為主,接下來還將開展探險穿越、長城研學、旅拍等,讓游客擁有松弛、舒適、知識性和體驗感兼具的長城游覽體驗。”北京八達嶺龍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經理王興興説。
與八達嶺長城南城延長線相連,延慶長城60-64號敵臺及59-64號敵臺間邊墻保護項目也在進行中,修繕完畢後,八達嶺長城景區和古長城景區將連通,整個八達嶺段長城將具備整體開放的條件。
相關新聞
八達嶺夜長城春節再開放
2023年“五一”假期起,八達嶺夜長城每晚常態化開放。隨着天氣轉冷,於秋天暫停開放。伴隨冬季旅游市場漸暖,2024年春節,八達嶺夜長城將再次開放。登上南四樓,可欣賞“人”字形夜長城和“金龍擺尾”的壯美遼闊,感受與白天不一樣的景觀。
12月中旬,“世界葡萄博覽園·冰雪大世界”將開放,滿足游客一站式暢玩冰雪的需求。2023年既有旋轉雪圈、雪地挖掘機等常規項目,又有超級大滑梯、S形雪道等極速漂移項目。(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