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市高級、中級人民法院1993年在全國率先設立知識産權審判庭以來,北京法院開展知識産權專業化審判已有三十年,共審結各類知産案件近60萬件。在三十年的節點上,北京高院日前召開新聞通報會,向社會發佈《北京法院知識産權專業化審判三十年白皮書(1993-2023)》。從會上獲悉,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目前北京法院已形成“一高一中七基層”的知識産權審判格局。
北京高院副院長任雪峰介紹,自1993年至2023年9月,北京法院共計新收一審、二審、申訴、再審等各類知識産權案件62.4萬餘件,審結59.8萬餘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科技自強自立,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知識産權法治化水準不斷提高,北京法院知識産權案件隨之增長。從數量上看,2013年以後的新收、審結案件佔比均超過三十年案件總量的87.5%,其中,2021年新收各類知識産權案件達86130件,創三十年最高紀錄。
案件數量的持續攀升,反映了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對知識産權司法保護需求的日益增長。案件類型全、新類型案件多、案件數量居全國前列……三十年來,北京法院發揮專業化審判職能,不斷強化對專利、商標授權確權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審理了涉及三星株式會社5G通信技術的發明專利權無效行政糾紛案、“聚豐園”“曼松”等涉老字號和地理標誌保護案件;服務保障科技創新,積極回應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知識産權保護司法需求,審理了“小度”語音指令不正當競爭糾紛等案件;保護文化創意成果,妥善審理了涉民歌、剪紙、雜技、古籍點校等傳統文化著作權案件,以及涉人工智慧生成物、網路游戲、體育賽事節目直播等新類型著作權案件。
此外,北京法院依法加大司法保護力度,制定發佈《關於侵害知識産權民事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審理指南》,在侵害著作權、商標權、商業秘密等知識産權民事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的案件數量逐步增長,多起案件判賠金額超過1000萬元。
北京法院作為知識産權司法審判的先行者,知識産權審判工作起步早、起點高。1993年8月,北京市高級、中級人民法院在全國率先設立知識産權審判庭。2014年11月6日,北京知識産權法院作為全國首家知識産權專門法院正式成立。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目前北京法院已形成“一高一中七基層”即北京高院、北京知識産權法院、東城法院、西城法院、朝陽法院、海淀法院、豐臺法院、石景山法院、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等擁有知識産權管轄權的知識産權審判格局;打造了“北京法院知識産權審判特色人才高地”等五個人才高地,建成了服務北京“三城一區”主平臺建設的知識産權巡迴審判體系。“未來,北京法院知識産權專業化審判將堅持政治引領,牢記服務保障科技創新職責使命,持續提升知識産權司法保護水準,突出多元解紛機制訴源治理功效,深入打造知識産權審判人才高地。”任雪峰説。
通報會上,北京高院發佈了30個典型案例,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涵蓋專利、商標、著作權、不正當競爭、壟斷、植物新品種等知識産權各領域。其中不乏“艾地骨化醇軟膠囊”藥品專利連結糾紛案、“空竹”雜技作品著作權糾紛案、首例涉“冬奧會吉祥物”著作權刑事案等全國首案。(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