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分局“基層基礎平臺+社區民警”提升效能 構建新時代公安派出所警務新模式

日期:2023-12-03 10:1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如何充分運用科技賦能為基層減負,有效助推派出所“防”的能力提升,快速破案併為社區居民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新時代公安派出所工作新形態是怎樣的?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深入推進基層基礎平臺建設,構建了“平臺+社區民警”的基礎工作新模式,建設運作以來成效顯著。

  11月20日下午,海淀公安分局萬壽寺派出所第二社區警務工作站內,社區民警兼社區黨委副書記段保華與居委會工作人員溝通解決鄰里糾紛、家庭矛盾以及如何消除社區安全隱患,包括飼養犬只擾民、電動三輪車違規停放和充電問題等。

  居民報警稱自行車被盜,基層基礎平臺把該警情發到段保華的警務終端APP上,他看到後,馬上聯繫報警人,了解車輛特徵、丟失時間和位置等,在現場周邊尋找,並通知相關人員協助搜尋。一個多小時後丟失的自行車被找到了。原來是有人覺得自行車擋道,車就被搬到了小區內別處,並非被盜。民警聯繫車主到現場辨認後取車,並叮囑其車輛停放位置。

  “只要居民報警,社區民警總能第一時間快速趕來了解情況,並和我們居委會及物業一起商量怎麼處理問題糾紛。”車道溝南裏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隗京震説。

  按照市委市政府、公安部和市公安局黨委關於深化公安改革、夯實基層基礎的整體部署,海淀分局深入探索創新建設基層基礎平臺,加強基礎管控工作,打造分局深化派出所“兩隊一室”改革2.0版。2022年9月,基層基礎平臺正式投入實體化運作,推動基層基礎工作由條線歸口、多頭管理,到平臺整合、綜合治理的轉變。

  新平臺如何運作?海淀公安分局人口基層大隊大隊長何志炎介紹,基層基礎平臺全面整合了5大類119項基礎工作任務,制定分局《派出所基礎要素清單》及《工作指引》,不斷優化業務流線,強化科技賦能,建設風險感知、警務地圖“一鍵畫”等6個核心功能,安全感滿意度、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兩證通辦”等18個實戰應用場景,以社區民警移動警務終端APP為基點,形成工作任務直達民警、工作結果直返分局的“平臺+社區民警”的警務新模式。

  “沒一會兒就辦好了,很方便、快捷。”海淀分局曙光派出所戶籍大廳照相室內,王女士第一次在身份證照相設備上拍攝了出入境證件照,愉悅地表示拍攝體驗出乎意料,很滿意。此前海淀分局調研發現,居民出入境證件和身份證“兩證”人像採集照相設備相互不相容,需分別設置兩個照相室(區域)單獨採集照片,有時會出現一個照相室內群眾排隊等待,而另一個照相室卻無群眾辦理的情況,影響辦證效率,因此組織研發居民出入境證件和身份證“兩證通辦”新系統模組,實現了一套照相設備交替拍攝戶籍、出入境兩種證件照片。

  目前,“兩證通辦”新系統模組已在局屬十余個派出所出入境受理窗口推廣使用,在日均受理量不變的情況下,辦證效率明顯提升,群眾平均辦理時長縮短,減少了等候時間。

  據了解,基層基礎平臺建設運作以來,全面提升了派出所綜合警務效能。“一體統籌”,由擔負基礎工作職能的分局9個職能部門派員在平臺集中辦公,工作指令統一部署,所需數據統一抓取。“一發三達”,工作指令由平臺直接發送至30個派出所綜合指揮室、120余名社區隊長、770余名社區民警,形成了平臺直接指揮調度監督社區民警的工作模式,減少了部署層級,提升了工作扁平化水準。“一步反哺”,將智慧分析結果直接推送給社區民警,第一時間核查處置,推進各類風險由事後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

  截至目前,基層基礎平臺已排查化解非案件類接訴即辦630余件,有效化解矛盾糾紛5100余件,有效融入基層治理,成為踐行“楓橋經驗”“浦江經驗”的海淀實踐。(林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