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個養老助餐點連點成網 數字養老助餐平臺上線 常住老年人享受助餐補貼覆蓋率達96.25%

日期:2023-12-01 14:32    來源: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分享:
字號:        

  “以前我們很難找到合適的就餐場所,現在身邊的養老助餐點越來越多,就餐越來越方便,菜品很豐富,價格很實惠,非常感謝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提供的暖心便捷服務。”2023年初,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發佈擬辦實事清單,其中,為提高轄區老人生活辦事便利性,要求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轄區養老助餐點佈局,提高現有養老助餐服務供給能力,促進一刻鐘養老服務圈構建提升,為老年人提供便捷優質的助餐服務,成為事關增進轄區老年人福祉、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一項重要民生實事。近日,通過對助餐點實地調研我們可以了解到,受訪老人紛紛對養老助餐工作豎起了大拇指。

  養老助餐工作為何會受到紛紛點讚?這要從經開區充分依託轄區內餐飲資源打造老年人就餐專屬區域的不斷探索和實踐説起。2022年8月,位於亦城景園社區的“老年餐桌”正式在便宜坊科創十一街店掛牌營業,此舉收穫周邊老人和餐飲企業雙重肯定。2023年1月1日,經開區正式實施《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養老助餐服務實施細則(試行)》,加大對養老助餐點的扶持力度,轄區內常住老每人平均可享受普惠性的助餐服務。“經開區有不少知名連鎖餐飲企業,讓連鎖餐飲品牌多渠道參與老年助餐服務,既能強化居民對品牌的信任,持續提升其品牌價值;又能補齊老年助餐服務短板,值得探索。”經開區社會事業局相關負責人説。

  發動餐飲企業參與,不僅提升了推進老年助餐服務的速度,也讓經開區摸索出了一條規律——只有讓企業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並充分調動市場主體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才能實現“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共贏。

  2023年2月,亦城茗苑社區一層底商魚小漁餐廳在店內開設老年人就餐專區,推出葷素搭配且口感適合老年人的餐食,正式加入經開區老年助餐點隊伍。5月,金地格林小鎮社區西廣場便民主食廚房開業試運營……今年以來,經開區養老助餐點建設開展得如火如荼,“一刻鐘養老助餐便民服務圈”不斷完善,養老助餐點連點成網,轄區老人的晚年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社會事業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經開區共完成備案24家養老助餐點。從佈局來看,核心區、河西區、路東區均有佈局,其中榮華街道19家,博興街道5家。社會餐飲企業22家、養老服務機構2家。

  小餐盤裏“盛”有大民生,現在,老年餐桌已經成為轄區內老年人離不開的“心頭好”。為提高養老助餐點的運營效率,擴大服務規模,形成多種為老助餐服務方式,2023年8月,經開區再次嘗試創新,通過技術賦能,推出經開區數字化養老助餐服務平臺老人端助餐系統、商戶端助餐系統以及政府助餐監管系統,小程式等子系統也同步上線並投入使用。平臺支援為老年人訂餐、配餐、送餐,並對助餐資訊進行全流程歸集,規範管理經開區養老助餐服務,廣受老年人和助餐點好評。截至目前,助餐平臺共産生53.2萬個訂單,平均每月服務1.46萬名老年人。

  如今,轄區內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憑養老助殘卡就能在就近的養老助餐點享受用餐便利和優惠。2023年以來,轄區內日均持卡消費人數持續上升,據社會事業局最新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54萬名常住老年人享受過助餐補貼,覆蓋率達到96.25%。

  “我們希望把養老助餐點打造成樞紐平臺。在這裡,老年人不僅能吃飯,還能享受各種服務。”上述負責人説,今後,經開區將進一步依託街道,同時積極引導社會資源參與,進一步推進養老服務機構落實助餐功能,加強對養老助餐點的管理,豐富助餐形式,提高服務效能,通過政府政策牽引搭平臺,引導多方力量共同做好養老服務大文章。

  “不用東奔西跑,在社區裏就能滿足日常所需”

  養老驛站升級提供為老服務約80項

  理想的養老服務什麼樣?區內古稀老人孟先生的回答是:“不用東奔西跑,在社區裏就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服務。”日前,榮華街道卡爾百麗社區養老驛站重裝升級後開門迎客,老人的這一心願成為現實。通過實地探訪我們發現,這家養老驛站從115平方米擴容為465平方米,變化的不只是面積,還有整體功能佈局,以老年人身邊、床邊、周邊的“三邊”服務需求為導向,打造全形態精品養老服務綜合體,進一步提升老年群體便捷生活服務體驗,推動老齡事業從“養老”向“享老”轉變。

  便民服務島盡享“周邊”生活服務

  卡爾百麗社區養老驛站位於卡爾生活館小區南門底商,升級後的驛站一層新增兒童游樂區、茶歇區、便民服務島等多個功能區。其中,便民服務島集合近20家生活服務機構、銀行等,為居民提供家政保潔、洗衣洗鞋、中醫諮詢、紗窗定做、旅游、金融及養老助殘卡開卡、延期等多種生活服務。

  “這是驛站升級後的最大亮點,是我們重點打造的功能區之一。”榮華街道民生保障辦負責人張莉介紹,“榮華轄區約有1.12萬老年人,在4萬常住人口中佔比達到28%,為使養老驛站發揮更大作用,街道從去年開始進行大量調研,並以此為依據對精品養老驛站功能分區、服務方向進行精準定位,‘便民服務島’就是前期調研的産物,以需求為導向引入各種優質為老服務資源,就近滿足居民對便捷生活服務的需求。同時採取服務商輪班駐點辦公形式,推動志願服務融入養老服務。”

  該服務模式一推出,便得到老年居民的歡迎,居民孟先生點讚説:“我以前想修個褲邊、配個鑰匙不知道去哪,現在直接去驛站就行,價格也比較優惠,臨時需要輪椅、工具箱、打氣筒也能在驛站免費借用,省心省事。”

  新增助餐點樂享“身邊”實惠就餐

  除了享受便捷生活服務,同時得到滿足的還有老年居民們的胃。

  這段時間,每到11點,卡爾百麗社區的老年居民趙女士就會出門,直奔養老驛站,驛站重裝開業後新增了助餐點,位於驛站一層入口右側,配備5套小清新風格木質桌椅,一桌四位,可同時容納20位老人就餐。如遇就餐高峰,工作人員會臨時啟用驛站內其他功能區,滿足更多老人堂食就餐。

  剛開業一週有餘,趙女士已對家門口的“小飯桌”十分熟悉:“這兒有各種素菜、葷菜,種類多味道好,而且天天不重樣,可以買半份或一份,也可以選老年套餐,一葷兩素15元,兩葷一素18元,兩葷兩素20元,還有免費熱湯供應,60歲老人能刷養老助殘卡享受就餐優惠。白天,兒女們不在家,我一個人不想做飯就來這兒吃,省事實惠。”“這裡還能訂主食,紅豆卷、糖三角、玉米餅、棗饅頭,想吃啥在驛站微信群裏提前説一聲就行。”另一位居民説。

  飯點以外的時間,助餐區化身讀書角,書架上擺滿了各類圖書。居民侯欽雲笑言:“生活在卡爾百麗社區很幸福!”

  二層綜服區安享“床邊”康養文娛

  康養文娛是卡爾百麗社區養老驛站的另一大核心功能,30度傾斜的樓梯、無障礙扶手,從入口處就設置了許多為老服務的細節。拾級而上,二樓綜合服務區設有日間照料、健康小屋、康復理療、文化娛樂、棋牌室等功能室,可開展休閒娛樂、康復護理、老人託管、健康指導等活動和服務,更大空間、更明確的功能區劃提升了為老服務品質,並進一步結合老年人需求,拓展口腔檢查及護理、證件照拍攝等服務事項。

  驛站負責人介紹:“驛站的目標是打造成社區老年人的樂園,形成‘老年人白天在中心接受照顧和參與活動、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新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

  據了解,該驛站目前可提供的為老服務共約80項,採取分級分類惠老模式,按照活力老年人(60歲以上)、準基本養老服務對象(80歲以上高齡、殘疾老人、特困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對象(重度失能、特扶家庭老年人),為轄區老年人提供多項免費基礎和便民服務,收費項目最低8折優惠。在此基礎上,對基本養老服務對象、90歲以上高齡老人等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增加免費助餐、助潔、護理等到府特色服務。融媒體中心於曉玲

  養老驛站是為老服務的最前沿“陣地”。《北京市養老服務專項規劃(2021年—2035年)》提出要加強就近基本養老服務供給,推動養老機構將服務逐步延伸至居家社區,社區助餐、助潔、助浴、助行服務將全覆蓋;到2035年建立區域養老服務聯合體和養老服務聯動支援機制;各類志願服務組織發揮積極作用,多種形式的助老惠老志願服務活動越來越多等諸多新要求。對標規劃,2023年以來,經開區為老服務工作動作頻頻,養老助餐服務點數量不斷擴容、核心區3家養老驛站梳理80余項惠老服務清單上墻、嘗試全形態居家養老綜合體等舉措,推動區域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使為老服務“老話題”常談常新,新出味道,新出品質。隨着養老服務供給網的持續織密,轄區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得到了更好滿足,收穫更多暖心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晚年生活品質進一步提升。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