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外慧中的“雄安之眼”——雄安城市計算中心為“未來之城”增添靈動和活力。
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的數字道路上,一輛智慧汽車正在測試運作,實現自動跟車、變道、停車;在碧波蕩漾的白洋淀,智慧監測體系,助力白洋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智慧工地、智慧接駁、無人超市、數字資産交易隨處可見……
在雄安新區這座“未來之城”,從政務辦公、公共服務到日常生活,智慧化應用場景不斷涌現。
這些智慧化應用場景的實現離不了雄安城市計算中心這個“城市大腦”。
近日,走進位於雄安新區悅容公園東側、緊鄰雄安商務服務中心的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建築東立面的拱形與湖景水面中的倒影融合,構成了美麗、明亮、富有靈氣的“雄安之眼”。而中間半圓形的中心展廳正是“雄安之眼”的“瞳孔”。據介紹,拱形設計也有北京與雄安連通、物理城市與數字城市虛實結合的寓意。
城市計算中心大廳內,乾淨整潔、綠植遍佈,明媚的陽光從建築頂部進入大廳,舒爽宜人。
“雲主機停止運作時間不能超過21分鐘,雲底座運作情況良好,沒出故障……”雄安雲網科技有限公司雲平臺系統維護主管劉堯一邊跟同事交流,一邊手指飛快地敲擊鍵盤,進行平臺巡檢。“紅色故障,綠色正常……如果出現大面積紅色,平臺將自動刪除損壞節點並重建新的健康節點。”螢幕上一排排代碼快速閃過,他對平臺健康狀況也快速做出判斷。
今年33歲的劉堯是河北涿州人,大學畢業後走南闖北,最後決定紮根雄安建設“未來之城”。在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像劉堯這樣經驗豐富、業務過硬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深耕雄安這片科技創新的試驗田,同時與京津以及各地行業專家一起研學技術,共同運用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為“未來之城”裝上了智慧“大腦”。
劉堯熟練使用的安全監測系統正是基於2023年6月正式上線的國産化雲底座。“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國産化雲底座試運作4個月以來,整體運作安全穩定。目前新區的136個智慧城市業務系統已全部納入平臺並正常運作。”來自北京的資深運維技術專家、雄安雲網科技有限公司資訊系統部高級工程師陳金窗説,“之前在雄安運營的政務雲大部分不是國産化底座,我們通過對該業務系統進行適配改造後,成功遷移到了雄安雲上並實現了正常運作。”
近年來,雄安新區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理念,高標準建設了國産化雲底座——雄安信創政務雲。“我們叫它雄安雲,這是雄安‘邊雲超’協同城市計算體系的核心,實現了基礎硬體、基礎軟體、應用軟體、資訊安全的國産化替代,構建了安全可信、自主可控的計算環境。”陳金窗説。
據介紹,雄安新區設立之初就提出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雲”上一座城的理念。“雲”上一座城指的就是雄安數字孿生城市。雄安數字城市建設規劃打造“一中心四平臺”,包括城市計算中心、綜合數據平臺、城市物聯網平臺、視頻一張網平臺、CIM 平臺。
作為“一中心四平臺”中的一中心,雄安城市計算中心是新區批復的唯一一個永久性數據中心。
該中心總建築面積約4萬平方米,分為地下兩層、地上兩層。一期建設了532個機櫃,能夠提供9萬核VCPU和42P存儲,項目終期規劃為3600個機櫃,規模可達到200萬核VCPU和900P存儲;承載着中心雲計算、超級計算,並連接邊緣雲計算,為整個數字孿生城市的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AI、VR/AR等提供計算、存儲和網路服務,為建設數字城市提供重要支撐。
“這個中心可以把城市各領域的數據進行匯總整合,實現‘規劃一張圖、建設監管一張網、城市治理一盤棋’的新格局。”陳金窗説,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就是雄安新區數字化建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雄安數字城市之眼、智慧城市之腦、生態城市之芯。未來,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將建設更多人工智慧基礎設施,使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更加智慧便捷。(韓梅 李質超 蘇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