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市集中供熱設施已具備供熱條件 將根據天氣及氣溫情況決定供暖
2023至2024年度全市冬季供熱暨掃雪鏟冰工作動員部署會11月3日召開。據悉,目前全市區域集中供熱設備設施已完成檢修,具備供熱條件。本市將根據天氣情況及氣溫變化做好供暖準備,確保百姓溫暖過冬。
供暖時間將“看天決定”
供暖時間將“看天決定”。在動員部署會上了解到,本市將根據天氣情況及氣溫變化做好供暖準備。目前,全市區域集中供熱設備設施已完成檢修,具備供熱條件。市城市管理委要求各區督促供熱單位做好供熱系統熱態調試,特別是受災情影響區域,在正式供熱前解決管線跑冒滴漏、迴圈不暢等問題,減少供熱初期投訴。新建建築也要按照要求開展試運作調試,及時發現系統缺陷問題,予以協調解決。
本市供熱應急搶險隊伍將24小時值守,配齊應急搶修設備、物資、車輛及通訊設備,加強應急演練,切實提高供熱事故處置能力。針對隱患問題將建立風險隱患清單、逐項整改,重大隱患掛牌督辦,短時間內解決不了的要提級管控,專人嚴防死守,確保供熱系統安全平穩運作。
將開展“訪民問暖”行動
近年來,12345市民服務熱線集中供熱訴求總量持續降低。從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2023年結合主題教育,本市對8個集中投訴小區開展了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效果。今冬各區、各供熱單位要及時跟蹤訴求辦理情況,加強數據分析及預警;要持續優化“供熱管家”微迴圈服務模式,加大用熱指導,組織開展“訪民問暖”,進一步暢通訴求渠道,及時回應群眾期待。同時,以科技賦能供熱智慧化為支撐,充分利用無線室溫採集裝置,實時掌握實際供熱情況,及時發現供熱問題,實現未訴先辦。
上一採暖季訴求集中的供熱單位和小區將是檢查重點。對不按時啟動點火試運作、正式供暖後溫度不達標、投訴持續居高不下的供熱單位,相關單位將進行約談曝光。
盡最大可能少用融雪劑
今冬預測降雪天氣較多,做好掃雪鏟冰、保障交通出行尤為重要。
目前2023年掃雪鏟冰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為掃雪鏟冰實施階段,各區、各作業單位將隨時應對突發雪情。
一旦遇降雪藍色預警,應隨時保障城市主要道路通行條件;黃色預警時,應在6小時內保障城市主要道路通行條件;橙色預警時,應在12小時內保障城市主要道路通行條件;紅色預警時,將集中力量全力保障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城市高快速路及其聯絡線、重要交通樞紐,學校、醫院等周邊道路的通行條件。人行步道、背街小巷、活動廣場等區域要推廣使用小型掃雪鏟冰機械設備,及時清除積雪,為市民營造更加安全的出行條件。降雪結束後,要及時清除積雪殘冰,迅速恢復市容環境。同時為了滿足市民賞雪的需求,公園、廣場可以適當留存降雪讓市民欣賞雪景。
本市將盡最大可能減少使用融雪劑。其中,劃定的禁撒區域將嚴禁使用融雪劑,重點大街、重要景觀道路、廣場等區域則將推廣使用有機無氯融雪劑,進一步保護城市環境。
此外,為了積極發動社會參與掃雪鏟冰,本市將組織發動青年志願者、文明引導員、商業企業、學校以及旅游景區做好掃雪鏟冰;發動居民、村民參與社區及村內公共區域的義務掃雪。(張楠)
房山門頭溝受損供熱設施完成重建
11月3日從北京熱力集團了解到,受2023年夏天極端強降雨影響,門頭溝、房山兩個區由熱力集團負責供熱的區域中,共有102公里供熱管線、13座鍋爐房、66座熱力站被洪水淹沒和沖毀。北京熱力集團快速啟動應急預案,採取“一站一案、一段一案”方式,對受損及存在供熱隱患的點位開展災後重建。“歷時88天,在供熱季到來之前,已完成全部重建,確保今冬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北京熱力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夏的極端強降雨造成房山區24座鍋爐房、50.7公里供熱管線受損,涉及16家供熱單位、10個鄉鎮街道。從房山區了解到,為全力推動供熱設施的恢復,9月下旬,房山區已依託第三方專業力量對各地鍋爐房及換熱站逐一現場核查,確認各供熱單位的供熱準備情況。目前,受損的鍋爐房、供熱管線等供暖設施已全部恢復完成。同時,受災區域農村煤改電用戶的空氣能熱泵已進行全面排查維修。平原地區共有2.4萬台過水設備,需維修4522台,目前已完成三輪清理維修,所有設備均已調試正常。房山區供熱準備工作在10月底前已全部完成。(張楠)
相關連結
小雨加北風加速入冬進程
11月3日,冷空氣帶來的北風清掃了霧霾天氣,北京重現藍天白雲。氣溫明顯被拉低,最高氣溫降至20℃以下。本週日和下周一,京城還將迎來小雨加北風,氣溫將再被拉低,大家出行要注意保暖。
根據市氣象臺預報,本週雙休日,京城在冷空氣的影響下,天空雲量增多,周日還會有小雨天氣到訪,對大家交通出行有不利影響。小雨過後,北風再起,預計5日到6日有四級左右偏北風,陣風較明顯,深秋時節北風蕭瑟,體感較冷。
氣象部門提醒,這兩天冷空氣強勁,氣溫也會跟着一路下滑,預計雙休日最高氣溫只有13℃至16℃。下周三將迎來立冬節氣,天氣將徹底由涼轉冷了,市民出行請關注氣溫變化,做好防風保暖。
國家氣候中心11月3日介紹,2023年秋季以來(9月1日至11月1日),全國平均氣溫15.0℃,較常年同期偏高1.4℃,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全國各省區市中,吉林、北京、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海南7省(市)為歷史同期第2高。
今秋這麼暖和,那今冬明春氣候趨勢將如何?國家氣候中心預計,2023年冬季(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前冬偏暖,後冬接近常年,但階段性冷空氣趨於活躍。其中遼寧大部、內蒙古中部、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東北部、山西北部等地偏高1至2℃。
根據中國氣象局的預報,預計11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過程主要有5次,出現的時間和強度分別是:上旬前期(中等)、上旬後期(弱)、中旬前期(中等)、中旬後期(弱)、下旬後期(弱)。(駱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