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與共建國家貿易額已佔地區進出口總值57%,成為北京地區外貿中堅力量 北京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闢外貿新天地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中國與共建國家間經貿合作碩果纍纍,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北京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國際合作平臺。
10月18日從北京海關獲悉,十年來,北京地區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達14.46萬億元人民幣。2022年,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額佔北京地區進出口總值的57%,成為北京地區外貿的中堅力量。
跨國生鮮豐富北京“果籃子”
2023年4月,首批厄瓜多麒麟果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這一“小眾”進口水果很快在中國社交網路走紅,成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貿易日益緊密的縮影。
在首都國際機場,一批産自厄瓜多的麒麟果運抵。根據企業提前申報的資訊,首都機場海關關員早已做好準備,現場查驗、檢疫合格後,這批進口水果順利進入北京市內的各大超市。
生鮮貨物進口,“鮮”是關鍵。首都機場海關查驗處查驗五科科長王帥表示,針對新鮮水果對環境溫濕度要求較高的情況,海關已全面實施“提前申報”和貨物通關作業無紙化申報模式,大幅簡化了申報手續,壓縮了通關時間。
2023年5月,中國和厄瓜多簽署自貿協定,中厄雙方將分別對90%的稅目相互取消關稅。協定生效後,厄瓜多的香蕉、白蝦、魚、魚油、鮮花和幹花、可可和咖啡等産品進入中國市場時,關稅將從目前的5%至20%逐步降至零。
隨着“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北京海關積極推進商品准入及貿易便利化措施。東南亞的鮮榴蓮、智利的三文魚、南非的岩龍蝦……越來越多的共建國家農産品豐富了北京地區的“菜籃子”,為居民消費提供了更多選擇。2022年,北京地區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口的農産品增加至430項,價值已達539.2億元,較10年前增長72%。
能源合作打開貿易新格局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領域。據商務部統計,2013年到2022年,我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貨物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增長至2.07萬億美元,年均增長8%。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2023年以來,海關總署與伊朗海關署簽署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合作諒解備忘錄,與菲律賓、哥斯大黎加、烏茲別克、南非簽署“經認證的經營者”(AEO)合作文件。
“AEO企業相當於海關的VIP,可以享受到國內、國際兩個層面的優惠措施。”西城海關副關長王惠表示,申請成為AEO高級認證的企業,可以充分享受優先通關、降低查驗率等各項優惠便利措施。
振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是北京西城海關轄區內一家國際化石油公司,深度參與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多個項目。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得益於AEO政策,公司貨物通關時間大大壓縮,倉儲、物流等貿易成本顯著降低。
據統計,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來,北京地區從共建國家進口的原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産品增長了29.6%,佔北京地區自共建國家進口總值的78.6%。同期,北京地區向共建國家出口成品油增長4.1倍,比重由11.9%提升至36.8%。
“鋼鐵駝隊”鋪就物流新通途
四角落鎖、箱門關閉、鉛封有效、箱頂無雜物……京平綜合物流樞紐馬坊站集裝箱場內,一趟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靜靜停靠線上路上,等待發車指令,一旁的貨檢員正在忙碌地進行最後的檢查工作。
前不久,北京地區開行了採用全國通關一體化模式通關的中歐班列。平谷海關副關長王群表示,該模式使組貨企業可以在平谷海關就近報關,提高申報效率。“通關就在家門口,真是太方便了!”北京京平國際陸港運營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趙亮介紹,中歐班列的開行,推動公司更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國內企業生産的洗碗機、空調、冷櫃、冷藏箱等家電遠銷莫斯科。
北京地區不斷完善與共建國家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佈局,“一帶一路”國際運輸通道和物流服務網路持續拓展。相比2013年,2022年北京地區通過空運方式與共建國家進出口增長80%,鐵路運輸方式進出口增長39.7%,尤其是被譽為“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標誌性品牌。
互惠繁榮的經貿“高速路”也更加暢通。2023年前三季度,北京關區進口優惠貿易項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區享惠貨物4248票,貨值4.87億美元,優惠稅款3.59億元人民幣,分別佔優惠貿易總量的42.78%、45.34%、62.33%;簽發輸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區出口原産地證書1.41萬份,金額12.92億美元,分別佔總量的48.35%、61.88%。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經過十年努力,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共建國家攜手發展的跨國經濟合作平臺,成為讓發展中國家少走彎路,多走通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驅動力,為世界經濟注入了新動能。(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