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軸線宏大敘事展現文化科技融合成果 文旅服務專題三天迎8萬餘人次觀眾
在2023年服貿會首鋼園展區文旅服務展廳,觀眾在參觀最美中軸線科技展。(杜建坡 攝)
在服貿會環境服務專題展,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重點展示綠色礦山、數字化礦山建設情況,參與“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情況,黃金特色産品以及培育鑽石特色産品等。(程功 攝)
在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數字人民幣時光街區將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融入復古街區,吸引觀眾打卡體驗。(鄧偉 攝)
自9月2日開展以來,文旅服務專題再次成為服貿會首鋼園中人氣最旺的展區。截至9月4日15時,共有82683人次觀眾前來參觀。其中9月2日開幕當天接待各國使領館大使和參贊共50位。文旅專題迄今已舉辦各種活動百餘場。
從首鋼園服貿會南登錄大廳進入一號館,立刻會被眼前9米長的三折屏吸引。地屏上顯示着距地600公里的遙感衛星拍攝的北京中軸線圖像,空中螢幕上顯示着北京3號衛星的工作畫面,豎屏上則有數字人“蘇小妹”為人們講解中軸線的歷史文化。“從太空視角俯瞰中軸線,是我們為公眾提供的一個全新角度。精確至0.5米的分辨度可以讓觀眾清楚地看到某一棟建築上的細節。”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就在今夏的“7·23”洪澇災害中,衛星遙感圖像也發揮快速獲得大面積、大範圍圖像的優勢,為高效救援提供科技支撐。而航空+遙感+文化的應用,也是相關科技與文化企業正在共同探索的方向。
作為文旅專題1號館的一大亮點,“最美中軸線”系列展陳是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産物,在市委宣傳部指導下,系列展匯聚了藍色游標、歌華傳媒、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首都博物館等業界頂流的資源,通過裸眼3D、衛星遙感、數字孿生、雲渲染等技術手段,精彩呈現了壯美中軸、元宇宙中軸和四季中軸三大場景。而這些成果的産生,與北京高度重視並積極推進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密不可分。
以政策創新推動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是北京文化産業發展近年來的一大特徵。從《關於推進文化創意産業創新發展的意見》這一全市文化産業綱領性文件,到《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等重大産業規劃,再到從北京率先推出全國第一個關於文化科技融合專項政策《促進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均把“推動文化科技融合”作為核心要義。如今,北京有10家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大力推動5G、大數據、AR、VR等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應用,為文化産業迭代裝上“加速器”。
2023年上半年,文化新業態企業已實現營業收入6420.8億元,同比增長19.2%,較全國平均水準高4.2個百分點;佔全市文化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為68.8%,高於全國文化新業態佔全國文化企業收入比重29.1個百分點,佔全國文化新業態的比重為27.2%。此次服貿會上,一批優質文化科技融合企業如當紅齊天、鯨世科技等就紛紛展示自己的最新體驗項目。(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