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深入推進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工作,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議事協調機制辦公室組織召開了2023年上半年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工作分析通報會。
會議由市城市管理委二級巡視員謝國民主持,會議傳達了市領導對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工作的相關要求,通報分析了上半年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工作情況,二季度專項檢查和動態降檔情況,二季度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的背街小巷環境問題情況,與會單位進行了交流發言並提出了相關工作建議。
會議強調:一是“分類施策”抓任務。實施階段的街巷,要充分發揮責任規劃師、責任建築師作用,加強項目審核把關,協助建設單位做好施工全過程監督管理。已完成治理的,要突出抓好常態化管理,強化日常管理維護,加強督導檢查,持續鞏固提升治理效果。同時,嚴格效果驗收,做到效果不達預期不通過、群眾不滿意不通過。二是“首善標準”抓精品。要更加突出保護歷史文化底蘊,提升綠化美化和景觀品質,營造休閒空間和完善便民服務等工作內容,強化各類資源統籌利用,在實現歷史文化傳承、傳統風貌展示、和美宜居環境、服務功能優化上多下功夫、多做文章,切實做到“四有”,切實以首善標準,打造精品街巷。三是“聚焦問題”抓長效。要聚焦車輛亂停亂放、垃圾暴露等高頻易發問題,緊密銜接疏解整治促提升、城市更新等專項行動,積極通過利用平房院落騰退區域和背街小巷周邊閒置地塊建設立體停車設施等方式,挖潛停車資源,增加停車位供給;努力從提升環衛、園林作業標準上下功夫,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品質。四是“強化機制”抓實效。要進一步發揮背街小巷環境治理工作議事協調機製作用,加強全周期管理,強化規、建、管協同,形成治理合力。要進一步運用發揮市場調節機制,在生活垃圾分類、停車管理等方面創新機制、深度合作。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居民參與機制,充分調動居民群眾、社會單位參與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化街巷長制,打造小巷管家服務品牌,推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