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通學公交開學首日上路 首批25條線服務13所學校
9月1日,北京首批25條通學公交車線路投入試運作。在豐臺一小校門前,首批體驗的小學生乘着綠色的通學公交車來到學校。(鄧偉 攝)
一人一座一帶(安全帶),專線快速直達……9月1日是開學首日,北京通學公交車正式上路!從市交通委、市教委獲悉,針對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通學存在的痛點難點,本市將中小學生上下學納入公共交通保障範疇,創新性推出通學公交車服務。通學公交車在西城、海淀、朝陽、豐臺四個區13所學校開展試點,首批25條通學車線路9月1日投入試運作,共設通學車站點97處。
本市高度重視中小學通學問題,2023年將“構建首都中小學通學公共交通運營管理體系”列為主題教育市委常委會集體調研課題。
前期,本市按照“一區一策”“一校一策”“一線一方案”原則,開展線路規劃與站點設計,學校多輪次徵集學生家長需求,交通、交管及各試點區根據學校提供的通學需求,逐站、逐線踏勘,最終選定在四個區的13所學校開展試點,包括豐臺一小、豐臺五小、人大附中豐臺學校、呼家樓中心小學(東校區)、自忠小學、實驗二小、北京十一學校、上地實驗小學樹村校區等。
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開通的通學公交車既區別於專用校車,也區別於普通公交,將堅持公益性定位,堅持安全第一、方便群眾,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雙輪驅動”,為廣大學生、家長提供一個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上下學新選擇,通過發展集約化出行方式,緩解校園周邊交通擁堵。
為保障通學公交運作安全,相關部門圍繞試點線路,從小區端、學校端以及重點停靠站點進行多次踏勘,逐條線路、逐個站點進行優化調整。
北京公交集團從現有人員中優中選優配備通學車司機,同步選派有親和力的女性乘務管理員隨車,提供更細緻入微的服務。開學前,駕駛員完成理論學習、實操培訓、空載練習三個階段脫産培訓,乘務員還學習了中小學生心理及溝通技巧,傷口包紮、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常見急救知識等。
從走出家門上學,到放學回到家門口,也全程有人為小乘客們護航。試點學校組織校門口“四支隊伍”全程護送孩子上下學。從上學到放學各環節無縫銜接,“手遞手”接送,形成完整的服務閉環。此外,通學車運作監測平臺實現上下學各個環節的實時監測,家長可通過手機查詢乘車學生狀態。
服務通學公交運作的車輛,專為中小學生定制打造,為純電驅動,零排放、零污染,綠色環保,軟包座椅乘坐舒適,還配備了兩點式安全帶。車身顏色為“春辰綠”,象徵青春與希望。與傳統校車和普通公交車相比,通學車還新增智慧安全監測系統,全方位保障學生安全。
現場直擊
跟車體驗通學公交——
孩子自己坐車,家長挺放心
9月1日7點半,豐臺盧溝橋路大井(億客隆)站,一輛綠色的通學公交,載着小乘客們出發,駛向豐臺一小。
六年級的王籽鈞,早早來到站臺,第一個登上了通學公交車,刷學生卡後,在女乘務員引導下坐好。“從家出來3分鐘就走到站臺了。與普通公交相比,這車座位很軟、更舒適。”王籽鈞邊説,邊繫上安全帶。前一天,他和同學們參加了全流程乘車演練,“老師告訴我們,上車要遵守紀律,不能亂跑,在座位上係好安全帶,不在車上吃東西。”
“小朋友叫什麼名字?”站臺上,公交集團客三分公司女乘務員核對每位小乘客名字,將他們安全送上車。每趟通學公交上,除了女乘務員,還有學校派出的隨車老師,全程保證孩子們坐穩扶好。“乘車途中,教師志願者還要培養孩子安全意識,上車、下車有禮貌。”教師志願者董紹雯説。
地鐵大井站,是這條線路中途站,近二十名小乘客在此上車。車輛抵達前,背着書包、身穿校服的小學生,已在站臺志願者引導下,有序排隊。部分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允許家長陪同乘坐。
為了便於服務管理,通學公交依託“京通”小程式,開發專門的功能功能表,家長、老師、志願者選擇身份後,可以進入自己的頁面。老師端可以看到當日任務,查看發車時間、坐車人數、名單、接收狀態等資訊,還可以直接在小程式上撥打乘車學生聯繫人電話。家長進入小程式後,可以查看上下車地點,車輛行駛線路圖,還能直接撥打電話給乘務員。
8點左右,通學公交車陸續抵達豐臺一小。專屬車位旁,教師志願者舉着“通學車接送”引導牌,將下車排好隊的小學生們一路引導至校內。學生們過人行橫道時,交通協管員、安保員拉起安全繩,避免社會車輛穿插。從上車、到入校,可以説實現了“手遞手”服務閉環。
“豐臺一小本部,位於西四環邊,早晚高峰交通繁忙,家長接送學車輛也增加了交通壓力。”豐臺一小黨總支書記王艷紅介紹,通學公交的開通,可以緩解校門前的擁堵。前期,在區委區政府支援下,豐臺一小門前馬路兩側取消了停車位,改成通學公交專屬車位,交管部門還施劃了通學路,讓孩子們一路安全入校。
目前,豐臺一小開通了4條通學公交,主要方向有大井、曉月苑、六里橋等,首日乘坐學生150人。(孫宏陽)
13所試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