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地共建産業園暢通人才流動
産業園中的融媒體中心。
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僅一水之隔的廊坊市三河市,交通便利,高新企業眾多。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京津冀區域人力資源的需求和流動逐漸增大,為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2023年3月,京津冀(河北三河)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在三河市燕郊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正式開園,標誌着國內首個三地共建的區域級人才産業園誕生。
人才聚,事業興。近日,“走進區域看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京津冀實踐”網路主題調研採訪團來到該産業園,近距離感受這個立足北三縣、服務副中心、輻射京津冀的“第一資源”的發展脈動。
走進産業園數字化展廳,巨幅電子顯示屏上播放的是河北省內人才大數據看板,未來這裡還將隨着産業園的發展實時動態呈現園區機構為各個地域輸送人才的數據沙盤。
據悉,河北省人社廳協同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天津市人社局共同簽署《共建京津冀(河北三河)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明確將深化人力資源服務領域政策協同,吸引京津冀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入駐園區,推動京津冀地區緊缺人才和勞動力的精準對接、錯位共用,賦能區域人才一體化發展。如今,園區已經具備智慧公共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産業集聚、創新創業孵化、智慧招聘等功能,可容納50余家人力資源機構入駐,為入駐機構提供政策、場地、軟硬體設施等服務。
“京津冀三地人才流動的體量是比較大的,特別是隨着産業發生轉移,人才也跟着流動。産業園實現了人才流動互通互融、人才開發互利互惠,賦能京津冀區域人才一體化創新發展。”京津冀(河北三河)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運營總監宣宏磊説。
産業園自建成以來,不僅提升了三地人才資源使用效益,也讓三地之間公共就業服務更加均等,社保轉移接續更加順暢,人才流動更加便利,區域勞動關係治理效能顯著提升。目前,園區入駐機構39家,其中北京機構19家、天津機構3家、河北機構14家,其他省市機構3家,已為京津輸送技能類、服務類、管理類人才6000餘人次,為河北儲備和輸送了一批人才。
有了産業園,各家企業招聘員工也多了新渠道、新平臺,用工範圍更廣了。2023年5月,三河市人社局、北京市平谷區人社局、天津市薊州區人社局共同簽署了就業服務合作框架協議書,在就業資訊互通、人員培訓、人才輸入輸出等領域進行深入合作。企業産能擴充需要更多高端人才,通過這個平臺,企業與北京、天津的高等院校達成人才項目合作計劃,以定向培養與招聘的方式,為企業儲備了專業性強的技術人才。
為推動人力資源行業的創新發展,産業園規劃建設了融媒體中心。在融媒體中心看到,5個月來,這裡已經開展各類直播帶崗、遠端招聘活動等20余次,激活了三地人才的高頻次流動。(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