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精細管理措施“小切口”解決大問題 北京地鐵為大客流車站緩擠
2023年,地鐵客流持續增長,一些客流大站早晚高峰出現了候車時間長、站內擁擠現象。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北京地鐵重點聚焦市民乘客關切的出行問題,多次開展調查研究,對惠新西街南口站、沙河站、朝陽門站等大客流車站精細管理措施,提升乘客出行體驗。
早上8點半,地鐵惠新西街南口站迎來換乘高峰。大批乘客從5號線下車之後,沿着樓梯一路向上,在10號線外環方向排起了隊。“我們這一站的客流高峰特別明顯,很多人是中關村通勤族。早高峰5號線換乘10號線外環,到了晚高峰是10號線內環換乘5號線,每天換乘人次超過10萬。”惠新西街南口站區黨支部書記杜爭介紹起車站的特點。
惠新西街南口站於2007年開通,是5號線與10號線的換乘站。設計之初,這一站採用了“十字型換乘”,乘客只需搭乘電扶梯上下一層樓,就可以實現零距離換乘。近年來,隨着列車運作間隔的不斷縮短,早晚高峰時段換乘客流較大,容易出現站內客流急劇增加的情況。
為了確保乘客的安全,惠新西街南口站此前採取了“擴區換乘”的方式,早晚高峰時段停用數臺閘機,供換乘乘客穿行站廳,增大了換乘區域的空間。“但這只是臨時措施,車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進行導流和宣傳,不清楚情況的乘客特別容易走錯路。”杜爭介紹。
換乘空間不足,能不能拓寬騰地兒?經過調查研究,惠新西街南口自動售檢票設備的改造計劃出爐。
原本北站廳被兩道閘機“攔腰截斷”,兩側是付費區,中間是非付費區。改造之後,閘機從中間往兩側的進出站通道方向移動。中間的通道被打通,不再影響乘客行走。南站廳的閘機也按照同樣的思路進行改造。
“改造完成之後,所有的閘機都升級為雙向閘機,可以根據客流變化隨時調整閘機通過方向。”杜爭説,接下來車站還將結合新的客流動線,對站內的導向標識進行更改,讓換乘指引更加清晰易懂。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北京地鐵公司聚焦出行問題,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在深入研究分析基礎上,針對乘客關心關注的實際問題,精心謀劃、精準發力,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將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效清單。
為解決市民反映的沙河站早高峰站外排隊限流較長等問題,北京地鐵在優化調整列車運作圖、提升每日預約進站量和改移部分站內設施的基礎上,繼續完善站內外候車環境。近期,地鐵公司在政府相關部門支援下,與屬地部門密切協同,完成沙河站3個出入口防雨雪棚搭建工程並全部投入使用,進一步緩解雨雪天氣對乘客出行的影響。沙河站還完成了車站南廳售票亭拆除及自助售票設備改移工作,進一步提升客流通行能力。
此外,北京地鐵還啟動了2號線朝陽門站的改造工程,將對站廳層設備設施佈局及數量進行優化,重新規劃客流動線,安檢處增加安檢機、安檢門,閘機處增加兩條通道,進一步提升安檢效率,緩解高峰時段進站緩慢問題。(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