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 衛生健康人奮力守護

日期:2023-08-11 18:19    來源: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分享:
字號:        

  連日來,受颱風“杜蘇芮”影響,京津冀等地遭遇連續強降雨天氣,部分地區降雨量達到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值。個別地區河湖水位暴漲,多個區域遭遇險情甚至誘發山洪,給當地人民生命安全帶來威脅。危難時刻,衛生健康人以雨為令、聞汛而行,英勇無畏、堅強守護。

  備戰

  持續強降雨下,北京市永定河上游的門頭溝、房山兩地山區降水量較大,短時間內永定河河水陡漲。緊盯低窪地帶、地下室、危險建築物等重點點位,密切關注強降雨及次生災害,防汛和醫療救治都要抓好!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明確應對要求,相關部署第一時間展開。

  門頭溝區組建緊急醫學救援隊伍,確保全區14個急救站、14個車組正常運轉;組建涉汛醫療救治隊伍,並根據需要安排保障醫務人員,負責安置點的醫療保障工作;京煤集團總醫院、區醫院急診科安排骨幹力量值班,做好涉汛患者接診準備;組建災後防疫隊伍,包括環境消殺組、防疫指導組、疫情處置組、實驗室檢測組及全區疫情防控處置儲備隊;成立應對強降雨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隊伍;組建心理援助隊伍;區衛生健康委負責人深入基層一線,指導醫療機構做好防汛工作和醫療服務……

  京煤集團總醫院開展防汛重點部位排查及院內排水系統巡查。

  7月29日晚,在轄區政府統一調度下,門頭溝區東辛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緊急啟動防汛救災醫療救護方案。醫療救護小組第一時間奔赴一線,開展低窪地區居民轉移及病患安置等工作,妥善安置居民的居住飲食,為慢病患者提供健康評估、生命體徵監測、配送藥物、用藥指導、健康宣教等醫療保障服務。

  房山區衛生健康系統迅速響應,房山區衛生健康委機關中層以上幹部全部在崗在位,由40歲以下職工組成的搶險救援突擊隊隨時待命;組建11個檢查組,對各醫療機構防汛措施落實、防汛物資儲備、低窪危險區域人員疏散安置情況進行檢查。

  房山區精保院在暴雨來臨前緊張有序轉運老年患者。

  房山區精神衛生保健院山口分院的老年病區是一處低矮的平房,緊挨山坡,病區共有41名老人。老人平均年齡70歲,都是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並伴有軀體疾病,大多數生活不能自理。7月30日,房山區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帶隊檢查強降雨防禦工作並研判安全隱患後,決定緊急調整預案,將老年病區患者整體轉移至安全地帶。

  “轉運難度很大,但我們要求不讓一位老人淋雨着涼。”房山區精神衛生保健院院長劉振華説。一時間,病區前、車輛旁,忙碌而有序的身影冒雨穿梭。或抬擔架,或推輪椅,或撐傘,或抱着老人快速前行,或籌備物資、搭建病床……大家盡全力,以最快速度將老年患者安置好。

  迎戰

  7月31日下午,剛結束在房山區執行救援任務的北京急救中心120車組接到指令,門頭溝區醫院有一對33周早産雙胞胎新生兒,急需轉院至八一兒童醫院。但由於路段淹水嚴重,道路險情還未解除,八一兒童醫院的普通救護車行駛到半途無法繼續前行。危急關頭,急救醫生劉揚迅速帶領團隊人員,駕駛全地形越野救護車前往門頭溝區醫院。

  經過近兩小時跋涉到達目的地後,醫護人員從院內人員手中接過新生兒,並在車上為孩子做好吸氧、保暖等醫療照護。在120越野救護車的引領下,八一兒童醫院救護車安全駛出災區,急救人員隨後將孩子從越野救護車轉移到八一兒童醫院救護車。“太不容易了,感謝急救人員涉險急救!”看著酣睡中的新生兒,孩子父親連連表示感謝。

  120越野救護車跨區轉運早産雙胞胎新生兒。

  7月30日一早,滂沱大雨就開始在門頭溝區深山的齋堂鎮肆虐。齋堂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急診值班醫生賈珊珊接到“120”急救出車資訊,拎起急救箱鑽入車中,冒着大雨奔赴現場。賈珊珊趕到時,63歲的男性患者已意識模糊,情況十分危急。“趕緊到區醫院!”賈珊珊作出判斷。

  門頭溝區醫院心內科專家線上指導救治患者。

  轉運車在暴雨中疾馳,一路上山體的落石不斷與車輛“擦身”而過。行至半路,暴雨導致道路塌方,兩條出山的道路都被堵死,車組第一時間向上彙報情況。門頭溝區衛生健康委指示,車組攜患者返回本地救治,並立即與區醫院心內科專家連通視頻遠端會診。經多方協作緊急救治,患者病情終於平穩。

  在房山區,急救人員也是分外忙碌。“一位孕30周的孕婦破水,立即出診!”7月30日中午,接到任務通知後,房山區霞雲嶺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急救組的醫護人員頂風冒雨,火速趕往該名孕婦家中。孕婦的丈夫不在家,身邊只有12歲的兒子。醫護人員一方面進行緊急處理,監測胎心和孕婦生命體徵,一方面安撫孕婦情緒,直到將她安全送上急救車。暴雨導致路面積水,路上還有斷落的樹枝、滾落的碎石,給急救車的行駛增加了難度。駕駛員王慶建穩穩握住方向盤,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一路疾馳。醫生李喚塵和護士毛齊樂密切觀察孕婦情況,並安撫患者情緒。最終,該名孕婦被安全轉運到房山區第一醫院産科病房。

  7月31日,強降水導致門頭溝地區溝道漲水明顯,引發山洪。洪水衝垮道路圍欄,導致公交車被困,東辛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立即組織緊急救援隊伍奔赴現場,對公交車被困司機及乘客進行轉移。在門頭溝區中醫醫院門診大廳,一些就診後的患者、出院患者及家屬、路過行人等被困,醫院向大家無償提供飲用水、午餐盒飯、泡麵等,還安排工作人員對患者及受困群眾進行心理安慰與疏導。

  7月31日上午,門頭溝區中醫醫院門診大廳,一些就診後的患者、出院患者及家屬、路過行人等,紛紛在此避雨,長時間回不了家,醫院主動為大家提供服務。

  截至8月1日12時,門頭溝區二級以上醫院均開通了急診綠色通道,醫務人員在崗待命,基本可保障急診醫療服務。部分山區道路、資訊中斷,但是各衛生院均儲備了應急藥物,基本可滿足當地百姓應急醫療需要。確實需要轉診至二、三級醫院救治的,救援隊伍已經對接,千方百計開展患者轉運工作。全區各急救站正常運轉,保障全區百姓院前急救需求。北京急救中心、市紅十字會緊急救援中心(999)分別調配全地形越野醫療救護車、越野救護車等,協助門頭溝區開展救援工作。門頭溝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衛生監督所已組建了14支應急小分隊,隨時應對災後疫情處置和防疫指導工作。

  與此同時,房山區各醫院深入一線仔細排查,全力保障極端天氣下患者就醫需求,確保醫療工作正常運轉,保障在院患者生命安全。房山區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暴雨期間,房山區“120”分中心、38輛值班救護車、157人全部在崗在位,開通院前、院內救治綠色通道,多措並舉築牢衛生健康系統防汛安全屏障。

  保障

  醫院的正常運轉離不開穩定的電力和充足的醫療物資。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緊鄰西沙河,防汛任務嚴峻。“如果水電出了問題,醫院的運作將會陷入被動。我們立即與電力部門聯繫,全力保障電力供應,並對全院的電力系統進行了巡查和檢修。同時,及時清理坍塌現場,並對其重新加固。”該院院長孫魯英介紹,考慮到暴雨天氣下西沙河水位隨時上漲的隱患,醫院提前把電力周圍的排水設施重新打通、擴修,大雨期間設置專人值守,全力保障電力供應。

  與此同時,該院將在一樓的所有患者、實驗室儀器、冰箱、B超設備等全部轉移到二樓以上。為做好設備和物資保障,該院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包樓包片不間斷巡查;成立防汛檢修隊和醫療搶險救助隊,準備充足的防汛物資、醫療物資及生活物資,全力保障在院400余名患者、1000余名醫務人員的生命安全。

  衛生防疫工作也在馬不停蹄地開展。8月1日,門頭溝區衛生健康委公眾號發佈組織編寫的《洪澇災害後衛生防疫指引》,包括傳染病控制技術指引、飲水衛生技術指引、飲用水消毒技術指引、環境衛生技術指引、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引、病媒生物監測與控制技術指引、食品衛生技術指引、災後健康宣教核心資訊等8個部分。門頭溝區疾控中心成立技術指導組為核心的專家隊伍,下設10個小分隊,將待雨情平穩後前往各個鎮街一線指導防疫工作。疾控中心實驗室已準備就緒,將第一時間開展生活飲用水檢測工作。

  風雨中,這場護佑百姓安康的堅守仍在繼續。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