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巷”變身民俗街 實景劇豐富故城夜生活 北京援助點亮和田旅游

日期:2023-08-11 07:5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鴿子巷”變身民俗街 實景劇豐富故城夜生活 北京援助點亮和田旅游

  北京人去新疆游玩,和田也逐漸成為選擇之一。和田豐富的自然景觀、歷史遺跡和文化底蘊,近年來在北京的支援下,點石生金,逐漸成為當地發展旅游、改善民生的重要資源。

  “鴿子巷”變民俗街

  北京有團城,在和田也有個團城。

  位於和田市中心區域的納爾巴格街道,因其地理佈局呈中心發散狀、街巷周邊環繞而被當地人稱為“團城”。不過以前這裡房子低矮破舊,居民以交易鴿子等為生計,因此也被稱為“鴿子巷”。

  在北京援疆的支援下,團城按照“一街一規劃、一戶一設計”的理念改造,每條街、每戶人家設計各有特點,同時又有機地融合。經過4年的改造,團城不僅保留原有風貌,還融合現代化的建築風格與管理方法,成為到和田旅游必須打卡的民俗街。

  走在團城的街道上,處處是平常人家的生活氣息。一棟棟傳統“阿以旺”民居雕梁畫棟,院落人家中的葡萄藤遮天蔽日。孩子們在噴泉邊玩水嬉戲,也有的騎着自行車走街串巷。偶爾有幾隻鴿子落在屋頂,讓整條街都靈動了起來。這裡不僅有當地特色的地毯店、絲綢店,還有滿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雜貨舖與糧油店。街邊小吃依舊保持着低價,無論是游客還是當地居民,都可以坐下來歇一歇腳,嘗上一碗酸爽勁道的涼粉,感受當地的煙火氣。

  “一樓是商鋪,二樓三樓還可以居住,這裡的商業化氣息並不是特別重。”納爾巴格街道民心社區第一書記陳麗萍介紹,團城在改造過程中並沒有將當地的居民遷出,而是將居民與游客的空間融合。住戶生活環境不僅得到了改善,更煥發出新活力,成為和田旅游的新名片。

  在老城徜徉漫步的游客,同樣給這裡帶來了商機。“以前團城的房子舊得很,現在改造完成,外地游客進來了,拍照打卡,人越來越多,生意也開始比以前好了。”團城改造之後,絲綢店老闆如則托合提·阿卜杜合力克將自己的絲綢店舖搬到了團城內,看中的就是這裡原汁原味的民居氛圍。如今,他家的産品通過一個個包裹,銷往全國。

  越來越足的人氣,也為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陳麗萍説,改造之後,團城本地居民可以通過店舖租金獲取穩定的收益,也可以自營商鋪實現增收。“現在團城已經帶動五六百人就業,平均下來,家庭年收入增長了2萬元到3萬元。”

  豐富和田旅游的“夜生活”

  和田郊外,2023年5月剛剛開業的約特幹故城,更豐富了和田旅游的“夜生活”。

  約特幹故城是一個有故事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鎮,它是參照歷史文獻中記載的古於闐王城風貌而建,再現了古於闐繁華盛景。

  2022年,北京援疆實施約特幹故城實景劇創作支援,支援資金400萬元用於演藝燈光、投影、音響、威亞等設備的購買,幫助約特幹故城打造《萬方樂奏有於闐》夜間演藝。如今,每當夜幕降臨時,《萬方樂奏有於闐》在約特幹故城上演,整個故城變成一個大舞臺,通過全新的光影技術與歷史文化故事相結合,讓觀眾充分感受“一步一景,一路有戲”的沉浸式體驗。如今,約特幹故城正成為南疆旅游的新地標,帶動超過2500人實現穩定就業。

  近年來,北京援疆堅持以“文旅融合”為發展方向,加大文旅援疆投入,充分挖掘和田旅游資源,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眼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越來越多的北京市民在前往新疆旅游時,將和田列入了自己的出行目的地。

  北京人去和田越來越便利

  7月24日,Y465次“京和號”旅游專列載着420名游客,準時從北京西站出發。從北京到和田,專列沿着絲綢之路一路向西,滿足了許多北京市民前往南疆旅游的願望。自2015年起,“京和號”援疆旅游專列已先後開行28列,累計運輸游客約1.4萬人次。8年間,“京和號”有效促進了北京與新疆和田兩地交流,成為北京與新疆旅游互通的橋梁。

  天空中,來往北京與和田之間的航班也在加密。7月25日,北京至和田首條直飛定期航線開通,京和之間往來由原來7個多小時縮短到5個小時,每週雙向直飛5個班次,有效緩解南疆和田地區對外交通滯後的瓶頸問題。

  數據顯示,到7月下旬,和田地區累計接待國內游客108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7.65億元,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增幅均在60%以上。(李博)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