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600例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捐獻完成 16.1萬志願者隨時挽袖救人
7月25日,北京市第6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在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 (方非 攝)
“嘀!”7月25日中午,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造血幹細胞採集室內的分離機發出清脆的提示音,本市第600例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捐獻順利完成。
上午8時30分,血細胞分離機啟動,捐獻開始。躺在採集床上的小趙是本市第6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只見他左右手臂靜脈上各插着一根採集管,血液從右上肢靜脈的採集管流出,經過血細胞分離機時分離出造血幹細胞,之後剩餘的成分又通過導管回到左上肢靜脈。
“能成為第600例捐獻者,我很榮幸!”2023年24歲的小趙既是一名航太工作者,也是一名共産黨員。上個月,小趙在單位接到了紅會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通知他配型成功。“我沒什麼可猶豫的,第一時間把消息告知了父母。”小趙向父母解釋,捐獻造血幹細胞並不可怕,雖然注射造血幹細胞動員劑可能會産生腰酸、乏力等短暫不適,但停止注射後即可恢復。“短暫的不適可以換回一名患者的‘重生’,這太有意義了。”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他第一時間做出了同意捐獻的答復。
小趙躺在採集床上進行血細胞分離的同時,一名11歲的血液病患兒正在蘇州一家醫院的無菌艙裏,進行着移植前的準備,翹首期盼著即將到來的“新生”。12時30分許,造血幹細胞捐獻順利結束。裝有200多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液的血袋,隨即踏上了奔赴蘇州的路途。
“希望你能好好長大。願你從此平安順遂、遠離病魔,帶着愛和希望踏上人生新的旅途。一切美好終將到來。”經過近4小時的採集後,走下採集床的小趙動情地向那位素未謀面的女孩兒表達着美好的祝福。“配型成功是患者的幸運,也是捐獻者的幸運。”小趙説,捐獻造血幹細胞對他來説是一種人生價值的體現。
“許多血液病患者仍在殷切期盼著有更多的人可以伸出援助之手,挽救他們的生命。”市紅會捐獻服務中心主任梁永清介紹,目前,我國仍有大量的血液病人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但中華骨髓庫目前庫容僅370余萬人份,遠遠不能滿足臨床需求。北京分庫現有16.1萬名入庫志願者隨時等待伸出手臂,拯救生命。市紅會呼籲:18至45周歲市民,只要身體健康,均可在街頭的無償獻血車上留存8毫升血液樣本,加入中華骨髓庫。(孫樂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