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又一國際創新醫療器械企業落戶大興 産業集聚效應展現京南之變
京南大地正崛起首都新的增長極。生物醫藥基地、氫能示範區等已現産業集聚效應;中日創新合作示範區為海外優質項目落戶培植沃土;臨空經濟區正蓄力展翅騰飛……近日,隨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投資促進宣傳媒體行”活動走進大興,感受日新月異的京南發展之變。
作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京冀兩省市自貿區政策的地區,大興區正重點打造臨空産業、生命健康、先進製造三個千億級産業集群,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為這一目標護航。
“雙重推手”助瑞典項目落地
7月初,位於大興區的北京中日創新合作示範區迎來一群特殊的客人。瑞典創新醫療器械企業Graft Craft(GC)首席科學家Erney Mattssom攜企業高管前來,與中日示範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該企業計劃在大興投資設立醫學中心項目,預計將帶來十余項專利技術和知名醫學家、科學家團隊,並將帶動北歐醫藥健康産業上下游合作夥伴來京發展。
這家創新醫療器械企業有何過人之處?傳統醫用支架的長度、直徑、邊孔均是固定的,但GC研發的可移除支架長度、直徑、邊孔、徑向力均可實現“量身定制”。不僅如此,以往心臟支架在手術後將永久留在人體中,有引起二次栓塞的可能,而可移除支架可在手術兩周後從體內移除,快速解決病灶。這項創新技術填補了該領域上的國際空白。
既具有創新含金量,又符合産業定位,能夠吸引到GC這樣的優質項目落戶,背後是“兩重推手”的助力。原來,在中日示範區以及大興區級投促部門與項目中國區負責人接洽後,遠在瑞典的首席科學家和公司高層對於落戶仍有疑慮。此時,市投促中心積極介入,與首席科學家直接對話,詳解北京及各區招商政策和區位優勢,為企業落戶堅定信心。“GC的落地是市區聯動推動重點項目落地的積極嘗試和生動範例,成功經驗將在更多項目中推廣。”市投促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氫能醫藥等産業加速聚集
不僅有中日示範區這樣的國際化項目落戶沃土,大興區還錨定氫能、生物醫藥、新媒體等産業,已形成多個具有生態、規模效應的産業聚集區。
地面由黃色標誌線標明線路,一台臺AGV(自動導向車)穿梭於路線中,運送零件,並將組裝好的氫能發動機送往檢測車間……在億華通位於大興氫能示範區的生産車間內,生産線忙而有序,製造出一台臺氫能“心臟”。這裡,承擔着企業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的批量生産和新産品的試製工作。
伴隨“雙碳”戰略的提出,我國氫能産業步入發展快車道,億華通正是氫能産業中快速成長的燃料電池産業龍頭企業。談到在大興成立分公司的原因,億華通製造總監牟曉傑表示,除了能與位於海淀區的公司研發部門聯動外,更重要的是看中了氫能示範區的産業聚集生態。目前,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已聚集重點企業152家,建有全球規模最大加氫站,日加氫量達4.8噸。
此外,歷經20餘年發展的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已聚集了12家國家級檢定研發機構、300余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被譽為“中國藥谷”。在這裡,老字號同仁堂追趕新潮,以“前店後廠”模式開啟了網紅體驗店“知嘛健康”;華科精準上市全球首款由中國企業研發的應用於腦部的磁共振監測鐳射消融治療系統……新老企業都在煥發創新活力。
臨空經濟區蓄勢騰飛
正值暑運高峰期,大興國際機場日均旅客吞吐量超12萬人次。在這座形如鳳凰的世界級航空樞紐輻射之下,未來大興經濟最具潛力的區域——臨空經濟區也正加速建設,蓄勢騰飛。
一個個巨大的“金屬罐”由管道連接,有序佈局於儲存室內,走進2022年落戶臨空經濟區的北京細胞治療集團,這裡已建成百萬級細胞儲存空間。北京細胞治療集團總經理助理郝婧介紹,在年輕時將免疫細胞提取並儲存起來,未來可用於製作治療腫瘤的細胞藥物。這類細胞治療藥物主要是通過“喚醒”免疫系統,精準識別清除癌細胞達到治愈效果。
圍繞生命健康、航空服務保障、航空樞紐服務、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裝備等重點産業定位的優質項目正紛至遝來,截至2023年6月,臨空經濟區(北京部分)註冊企業已達5171家。優惠紅利正助推臨空經濟區産業優勢加速釋放。目前,臨空經濟區(北京部分)已承接市區下放行政權力197項,並創新一系列優化營商舉措。(趙語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