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減量發展釋放高精尖活力
在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科研人員正在工作。
超大城市如何在資源環境壓力和“寸土寸金”的束縛中發展經濟,是北京面臨的時代之問。
曾經熙攘喧囂的服裝批發市場悄然蛻變成金融科技、數字經濟産業聚集區,京南交錯縱橫的一條條“名醫路”勾勒出“中國藥谷”的版圖,一顆顆“超級種子”正在創新中心孕育、生長……連日來深入園區和企業,感受減量發展的北京如何在舍與得之間不斷釋放高精尖産業的活力。
動批轉型獨角獸落戶
清晨時分,手拿一杯氤氳着香氣的咖啡,小汪快步走進北京動物園正對面的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開啟忙碌充實的一天。
大學時,小汪曾跟着同學來動物園批發市場“掃貨”,人潮洶湧、攤位林立的場面至今讓她記憶深刻。讓她意想不到的是,自己有一天會在這兒上班,曾經喧囂的批發市場,已悄然變身時尚現代的商業辦公綜合體。
午休時間,小汪特別喜歡在大廈內一段百餘米的陽光長廊散步。長廊的一側是全景通透的玻璃窗,可以直接望見對面的動物園、展覽館,另一側則時常會進行一些小型文化展示。走廊盡頭,一幅“白澤迎溯”創意雕塑,默默講述着這座建築的前世今生。
新動力金科資産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倩説,雕塑採用5840米絲絨線和1000個衣架,勾勒出了中國神獸白澤的圖樣,一方面紀念這裡作為服裝批發市場的前身,另一方面,白澤形似中國版獨角獸,寓意金科新區能夠吸引、孕育出更多的獨角獸、上市公司、專精特新等優質企業。
正如這幅雕塑的願景,金科新區核心區自2021年對外亮相以來,依靠位於金融街與中關村之間“黃金地段”的硬條件,以及享受“金科十條”等優惠政策的軟實力,引來一大批優質企業,其中不乏獨角獸的身影。
截至目前,金科新區已引入頭部或重點金融科技企業和專業服務機構166家,註冊資本金超過1100億元。其中,網路安全代表性企業奇安信在北京冬奧會期間,以網路安全“零事故”的表現出色完成保障任務;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打造科技貨運平臺的福佑多多,是2022年的新晉獨角獸。此外,還有雲粒智慧等20家企業入選北京市“專精特新”名單。
老動批蝶變為金科新區,正是北京減量發展的縮影。近些年,北京累計疏解和升級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利用拆違騰退空間實施綠化約9000公頃,建設提升便民服務網點7700余個。疏解更帶來了産業結構的優化,近10年科技、商務、文化、資訊等高精尖産業新設市場主體佔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2年的65.6%。
孕育前沿創新“超級種子”
如樂高積木大小的“微型顯微鏡”,能夠戴在實驗小鼠的頭上,對其大腦神經元和神經突觸清晰穩定成像,從而為人類對於學習記憶、認知、注意力、感知運動等各類神經環路和神經疾病的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這類前沿創新的“超級種子”,源源不斷地在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誕生。截至2022年,中心與國內外大學聯合實施前瞻性項目208項,其中包括10余項世界首創成果。目前,已有139項成果實現轉化,培育硬科技企業105家,其中上市企業9家,年銷售收入約110億元,總估值約1800億元。
優質的“超級種子”從何而來?中心既是“伯樂”,也是“園丁”。作“伯樂”,中心不僅有“專家之眼”,也靠“市場之手”。“先由頂尖科學家、大學老師和中心研究所成員提出項目建議,推選出的項目會交給一支市場化的知識産權基金來做決策。”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王茤祥介紹。
選定“種子”後,中心又成了“園丁”。“前期的實驗室工作由大學承擔,到了中試環節,就會由中心研究所組成一個跨學科團隊進行支援,通過公佈創新技術招募團隊、將技術嫁接至已有公司等多方式實現轉化。”王茤祥説。
正如王茤祥所説,在創新中心的一間間實驗室裏,“超級種子”們正在加速成長。在超分辨精準診療實驗室裏,實驗室助理研究員姜杉正與同事們進一步完善超分辨顯微鏡項目。這一成果源於北京大學陳良怡團隊在超分辨成像技術上的重大突破。不過姜杉坦言,如果沒有中心的介入,可能不少類似的科研成果在頂級期刊發佈論文後就將使命告終,“因為大學的實驗室往往不具備將成果進一步轉化的條件和資金。”
但當陳良怡團隊的科研成果成為中心選定的項目後,經過兩年時間培育,項目已實現轉化。如今,售價500萬元一台的昂貴機器正以每週一台的速度銷往全球各地,訂單還在不斷增長。機器為何搶手?因為這是目前全球首臺能夠精準觀測到60奈米精度的超分辨顯微鏡,觀測者不僅能夠看清活細胞核孔、線粒體等清晰結構,還能夠拍攝“動圖”。
“中國藥谷”托舉醫藥新突破
華佗路、思邈路、時珍路……京開高速以西,南六環以南,一條條以名醫命名的道路交錯縱橫,串聯起一個千億級産值規模的産業園——中關村科技園區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經過20多年發展,這裡已成為全國面積最大的醫藥健康專業園區,並托舉一批高成長性企業不斷取得自主創新突破。
“2021年,園區對北京市生物醫藥産業産值貢獻率超過40%。”大興生物醫藥基地管委會副主任高海月説,園區內,以生物制藥、創新化藥、現代中藥、高端醫療器械為代表的産業集群快速發展,探路製造業、服務業“兩業融合”發展的“藥谷模式”。
2023年4月,産業園區內的華科精準自主研發生産的磁共振監測鐳射消融系統獲批上市,成為全球首款由中國企業研發且唯一在國內獲批上市的應用於腦部的磁共振監測鐳射消融治療系統。華科精準(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王蘭芬介紹,這套系統的治療原理是用一個高精度的手術機器人,把一個直徑只有1.8毫米的鐳射光纖準確地送到病灶的中央,讓光纖持續發射鐳射,利用光熱效應使病灶組織或者腫瘤在幾分鐘內被滅活消融。目前,這套系統已在全國完成了超過400例手術。
類似華科精準這樣的高成長企業紛紛聚集大興生物醫藥基地,涌現出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桑枝總生物鹼片、人工麝香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成果。(趙語涵 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