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踐悟明方向 凝心聚力謀發展——重點站區管委會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主題教育系列交流研討

日期:2023-06-16 16:30    來源:北京市重點站區管理委員會

分享:
字號:        

  “這是一次緊扣主題、凝聚共識的生動交流,更是一次砥礪奮進、共謀發展的思想動員。”參加研討會的同志一致表示。

  為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進一步走深走實,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等貫通起來,找準站區工作重心,錨定站區發展方向,近期,管委會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辦了主題教育系列交流研討(擴大)會。

  此次系列交流研討,緊扣主題教育要求,緊貼站區工作實際,與實地調研緊密結合,選題準,分析透,建議實,為下一步推進站區高品質發展統一了思想認識、明確了目標對策、理清了思路方向,展現了新氣象,體現了新擔當。

  一、聚焦主題,務虛謀實,匯聚發展共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主題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管委會黨組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讀書班集中學習的基礎上,舉辦系列交流研討,把主題教育進一步引向深入,將理論學習轉化為做好具體工作的思路舉措。

  管委會黨組對舉辦這次交流研討高度重視,科學謀劃、周密安排、精心組織,針對重點站區在首都新時代發展大局中的功能定位,確定將提升“旅客滿意度”“站區美譽度”“大局貢獻度”作為系列研討主題。黨組書記、主任李軍會強調,要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自覺把這一思想運用到推進站區發展的思考謀劃和火熱實踐中去。

  三場研討,27名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分別圍繞三個主題進行交流發言,李軍會不時與大家互動交流並作總結講話,全委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四級調研員以上幹部共600餘人次在主、分會場認真傾聽,深入思考。

  李軍會指出,提升旅客滿意度是衡量站區工作的根本標準也是我們履職盡責的基本要求,提升站區美譽度是市民旅客的殷切期盼也是管委會的職責所在,提升大局貢獻度是在提升滿意度、美譽度基礎上的應有之義和必然要求。旅客滿意度基於滿足個體化的出行需求,體現旅客的主觀性認可;站區美譽度基於站區的全方位打造,體現社會的一致性肯定;大局貢獻度基於站區立體功能的整體實現,體現服務大局的能力價值。三者既依次遞進,漸次提升,又相輔相成,互為表裏,是有機的統一體。

  “務虛是為了謀實,把務虛的工作做實,把務實的工作做好,是我們開展這次系列研討會的初衷和目的。”李軍會在會上開宗明義。

  “這次主題研討意義不同尋常,我們剛剛經歷完五一大客流的考驗,端午小長假以及一年一度的暑運即將來臨,通過務虛謀實,匯聚思想共識,形成推進工作的精神力量,在工作實踐中檢驗主題教育的成效。”管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高志勇説。

  “在研討會上,大家提出的建議、謀劃的工作,要通過任務書、工作機制等形式認領回去,同時做好宣傳解讀,讓每一層級理解到位,成為推動站區工作的‘共同綱領’,確保務虛會成果落到實處、變成生動現實。”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毛軍説。

  在這次系列研討會上,參會的中心組成員和部門(單位)負責人結合工作體會和調研思考,談認識見解,談問題不足,談經驗建議,談工作舉措,梳理出了影響滿意度、美譽度、貢獻度提升的具體問題和相應的對策措施。

  接連三場務虛會,讓大家一次次感受到了黨組領導班子“破難題、促發展、謀新局”的決心和勇氣,也讓大家對推進站區高品質發展充滿了期待、堅定了信心。

  二、把脈問診,破解難題,致力美好出行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廣東考察時強調,“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判主題教育成效的根本標準”。

  5月26日,管委會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以“提升旅客滿意度”作為首次研討主題,選擇北京南站作為系列研討第一站,把破解站區出行之“難”作為頭等大事,深入研討如何進一步解決影響旅客滿意度的痼疾頑癥和痛點難點,進一步提高旅客出行的安全性、順暢性、舒適性、公正性。

  與會同志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後,結合“以學增智”的豐富內涵以及“五一”服務保障的經驗啟示,聚焦提升旅客滿意度,深入交流,充分探討。

  第一個作主題發言的是北京南站地區管理辦公室主任賈京生,“南站地區內外交通整治長期以來不能同步實施,地下停車場‘人找車、車找人’現象時有發生,客流高峰時段局部‘堵點’影響快速通行。”“面對群眾殷切期盼和駐區職能部門尋求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我們主動當好‘主心骨’,積極搭平臺、聚合力、促共識,聯合路地企警等多部門(單位)多次開展實地走流線、現場會診會和聯合打擊行動,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圓滿地應對了五一大客流的衝擊,較好地保障了旅客出行,南站之‘難’已有很大改觀。”

  “我們要牢固樹立起‘一切為了旅客’的理念,在服務力度上做加法,在服務距離上做減法,在服務方式上做乘法,在解決難題上做除法,綜合運用‘加減乘除’,提升服務意識、服務本領、服務能力,形成真心服務旅客、真誠幫助旅客、真情感染旅客的良好氛圍,讓旅客的笑臉成為站區最動人的畫面。”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王蘭説。

  “提升旅客滿意度,要把以人為本作為前提基礎,把環境建設作為重要支撐,把精細治理作為手段措施,把安全秩序作為基本保障,把體系建設作為長效機制,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管委會二級巡視員王林東説。

  “此次交流研討效果非常好,大家有站位有態度,有思考有謀劃,有對策有措施,開動腦筋,主動思考,建言獻策,集思廣益,分析了影響旅客滿意度的因素和表現,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辦法。”李軍會在總結發言中説。

  “要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貫徹尹力書記4月29日視察火車站地區提出的‘安全、順暢、祥和’總體要求,提升各級領導幹部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能力,培養預判旅客需求的思維能力,打磨站區多元共治的實踐能力,鍛造服務旅客群眾的看家本領。把旅客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站區一切工作成效的標準,努力在工作短板上有改善、在改革創新上有突破、在管理機制上有升級、在服務品牌上有亮點,不斷提高服務保障的看家本領。”李軍會對與會人員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服務無止境,滿意無終點,出行體驗是否美好是旅客滿意度的晴雨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旅客服務保障,提升旅客出行滿意度永遠在路上。對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出行需要,問題已經找準,方向已經明確,唯有勇毅前行,開拓進取,繼續努力。

  三、搶抓機遇,打造標桿,展現窗口形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情感記憶的載體,歷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關鍵。”

  北京站是“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資源得天獨厚,是名副其實的“國門”和“中華第一站”,如何持續擦亮這塊“金字招牌”,發揮其引領作用,全面提升站區整體美譽度,是擺在管委會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6月2日,管委會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圍繞“提升站區美譽度”主題,在北京站開展第二場交流研討。

  北京站地區管理辦公室主任郭立峰首先作主題發言,“最近尹力書記提出北京站要‘打造標桿站區’,這對我們來説既是難得的機遇,也指明瞭前進的方向。2023年5月,我們將存在了15年的1200平米歷史遺留違建,10天內全部拆除,打響了北京站‘打造標桿站區’的第一槍。根據核心區控規要求,我們制定了《北京站地區環境提升方案》,明確了三大類18項改造任務,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城市樞紐會客廳。我們要發揮文化資源富集的區位優勢,把北京站地區打造成古今交融的文化展示廳,做美麗站區的示範引領者。”

  “站區‘美不美’,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滿足出行需求、提高環境品質、引起文化共情三個層次加深對美譽度的理解認識。要用活用好豐富的車站及周邊歷史文化資源,突出車站文化元素,把車站文化符號嵌入到環境佈局、導向標識、宣傳陣地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管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高志勇説。

  “要抓住契機,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定位來展示站區之美;要結合‘國門’‘會客廳’‘窗口’‘名片’等站區定位明確美譽度標準;要從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體驗將美譽度落地落實;要立足站城融合,打造‘能走能停’的美麗站區,讓城市因站區而更美好。”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毛軍説。

  在聽取大家發言後,李軍會進行了總結點評:

  “作為系列交流研討活動的第二場,與會同志準備充分、思考深入、聚焦精準,發言具有針對性、實操性。要將研討中的‘説法’加以總結提煉,形成提升站區美譽度的對策措施,切實轉化為實踐中的‘做法’。”

  “我們要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貫徹尹力書記要求,針對北京站歷史文化特點,努力打造標桿站區,全面提升站區美譽度。要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案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責任感使命感,從當下做起、向長遠謀劃,在保障交通樞紐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深入挖潛文化展示、政務服務、對外交往等功能作用,將硬體織補與軟體提升相結合、高效管理與優質服務相結合、宏大敘事與精雕細琢相結合,修煉自身‘美’、贏得外部‘譽’,塑造旅客體驗良好、社會普遍稱讚、各級領導肯定的站區形象。”

  站區美不美,關乎首都形象,關乎國家形象。塑造站區之美,維護站區之美,提升站區之美,是扛在管委會肩頭沉甸甸的責任,也是市委、市政府的殷殷重托。機遇稍縱即逝,重點站區要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緊緊抓住“打造標桿站區”寶貴契機,改進站區服務,優化站區品質,展現窗口形象,全面提升站區美譽度。

  四、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奉獻站區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善於觀大勢、謀大事,自覺在大局下想問題、做工作。”

  圍繞中心才能找準方向,服務大局才能體現價值。6月9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圍繞“聚焦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升站區大局貢獻度”主題,開展本次系列交流研討(擴大)的最後一場研討會,與會同志開展了熱烈的討論和深入的交流。

  政策法規處處長張才斐作主題發言:“重點站區是國家‘八縱八橫’鐵路規劃中的關鍵節點,也是京津冀綜合交通樞紐集群的核心,是進出京的主要門戶。隨着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的推進,人口、人才等資源要素將在全國各大城市尤其是京津冀之間大規模、高頻率流動,站區將承擔越來越重要的服務保障功能,成為高客流、高可達性、高吸引力的城市增長極。要實施‘人文站區、品質站區、活力站區’建設戰略,推動重點站區成為展示大國形象的首都門戶、匯聚資源要素的城市客廳和推進站城融合發展的活力中心。”

  “提升大局貢獻度,要持續推動站城融合從‘各自為戰’向‘一體建設’轉變,解決好各交通運營主體自我管理、重復建設、效率偏低等問題;推動管理權責從‘以我為主’向‘協同治理’轉變,在一些工作協調上要有‘博弈’精神,切實厘清屬地、主體、監管和統籌責任,形成共建共治的格局。”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張俊平説。

  “提升服務首都發展大局的貢獻度,要堅持首善標準,力爭站區管理服務全國一流,‘面子’‘裏子’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善於統籌調動各方面資源和工作積極性,重視聽取內外部專家學者等各方意見建議;要重視人才培訓,打造有情懷、能扛活、擔當作為、德才兼備的幹部隊伍。”管委會一級巡視員王寶金説。

  研討會最後,李軍會作總結發言:

  “我們連續三個星期,接連圍繞‘滿意度、美譽度、貢獻度’主題開展系列交流研討,思考領域不斷拓展,思維層次逐漸提升,思想認識逐步深化,對站區工作了有了全新的判斷和認識。”

  “重點站區代表着大國首都的窗口和門戶,管委會擔負着探索和建立具有首都特點的超大城市大型交通樞紐的治理模式的職責使命,我們要牢記首都工作關乎‘國之大者’,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必須從政治上考量,大局下行事,努力為推進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提升對大局的貢獻度,要從首都工作視角謀劃,從市委、市政府視角推動,從管委會職能職責視角落實,把握抓隊伍、出成績兩條主線,重點強化統籌協調能力、創造性落實能力、‘彈好鋼琴’能力,發揮管委會統籌、組織、協調、監督職能作用,樹立起涵蓋目標任務、資源條件、路徑方法、保障手段的系統思維,構建起責任網格化、指揮扁平化的工作體系,努力打造大型交通樞紐治理的首都模式。”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主題教育系列研討會的深入推進,是在更高認識層次上行動的新起點。我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重點站區管委會一定能夠擔負起時代賦予的職責使命,踔厲奮發,砥礪前行,打造旅客滿意、社會讚譽、各方認可的美好站區,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譜寫新篇章,為首都高品質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