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環境日北京主場活動在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舉辦 共話“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日期:2023-06-05 10:04    來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分享:
字號:        

  “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類似這樣的自然美景在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以下簡稱翠湖濕地)總能看到。作為2023年環境日的北京主場地,6月5日上午,翠湖濕地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有北京生態環境工作者、生態環境公益大使,以及生態環境志願者和市民代表等。

  生物多樣性有多重要、公眾如何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大家結合自身工作和環保經歷等,圍繞“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交流、獻計獻策。

  北京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

  “北京山區地勢高差懸殊,造成了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分佈特徵。從低山向上,依次有灌叢、落葉闊葉林和亞高山草甸,植被類型多樣。再加上平原地區,北京有5條大河,河流、濕地、農田等複雜多樣的生態系統,為各種野生動植物提供了適宜的棲息環境,使得北京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活動現場,來自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生態所的專家喬青介紹了北京的生物多樣性特徵。

  説起北京的生物多樣性,喬青的講述猶如清麗的散文詩,生動鮮活,富於情感。“人跟大自然之間還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每年春天,最早來通報消息的是迎春花,小小的黃色花瓣,緊接着就是跟迎春很像的連翹也開了,然後地上的小野花也鑽出來了……”

  近年來,北京市嚴格落實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統籌部署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工作,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任務納入每年的污染防治攻堅戰行動計劃推進落實。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自然生態保護取得積極進展。

  “北京的鳥類有500多種,是世界上鳥類最豐富的首都之一,這不僅是因為北京位於全球鳥類遷徙區域上,也跟我們多年來堅持植樹造林、城市綠化、恢復野鴨湖濕地、永定河生態恢復等密切相關,最近幾年來,記錄到的鳥類的種類和數量均有了明顯的增加。”喬青説。

  種下小小的種子開大大的花

  跟隨着講解員的腳步,黃嫩的萱草隨風起伏,一時把人們拉進《詩經》的世界。蝴蝶谷裏百蝶輕舞,菜粉蝶、絲帶鳳蝶,藍灰蝶等上下追逐嬉戲,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是北京市唯一獲批的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擁有秀美的濕地風光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不僅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發揮了作用,同時也承擔着大量的科普宣傳任務。

  “作為北京市生態環境教育基地,我們每年會開展以濕地日、愛鳥周、環境日、生物多樣性、濕地功能等為主題的科普活動,還與學校聯合開‘展濕地科普知識進課堂’系列活動,受到廣大學生、游客的一致好評。”北京市海淀區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説。

  新時代十年,北京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的同時,北京市民的生態文明意識也在不斷提升。根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佈的2022年北京公眾環境意識調查結果顯示,近五年北京市公眾環境意識持續穩步提升,2022年公眾環境意識指數為76.81,比2021年提高了1.04,其中環保行為踐行度提高是環境意識指數提高的主要原因。而低碳出行、保護野生動植物踐行度超過95%。

  推動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提升全社會的生態文明意識,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多年來,我們積極拓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的‘朋友圈’,搭建合作平臺,整合優質宣傳資源,打造‘大宣教’格局,推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中心主任安欣欣説。“目前,像翠湖濕地這樣的北京生態環境教育基地已經有60家,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也已經發展到63家,它們都是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的重要平臺。”

  北京是你的家也是我的家

  出門見綠,推窗見景,如今的北京藍天白雲、水清岸綠,市民在充分享受這優美環境的同時,一些對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有指示作用的物種也在不斷被發現和記錄。不少市民跟東北刺猬、黃鼬、紅腳隼等野生動物有了“偶遇”,在山區大花杓蘭悄然綻放,金雕、豹貓自由生活。

  潘清泉是一名攝影愛好者,長期在大興南海子拍攝天鵝。他不僅拍攝天鵝,還自願做起了保護鳥類野生動物的志願者。“這些年我在拍攝時,一直呼籲大家文明拍攝鳥類,以不干擾不驚擾為前提進行拍攝;而且,在鳥類遷徙季的時候,我會做一些保護類的志願服務工作,提高大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認識,這也是我一直堅持在做的事情。”潘清泉説。

  微光成炬。像潘清泉一樣,心繫環保,十多年不遺餘力為美麗北京建設加油助力的人還有許多,正是因為他們的接力傳承、以身示範、發光發熱,涓涓細流才能匯聚成蓬勃的汪洋大海,螢螢之光才會凝聚為璀璨星河。

  對此,身為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宣傳教育處處長的郭萌體會很深。活動現場,郭萌分享了她的環保十年,一路走來,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時代十年北京生態環境品質的大幅改善過程,也是北京市民生態文明意識不斷提升的過程。沒有全社會的凝心聚力、同心同德、並肩作戰,就沒有天藍、水清、地綠的美麗北京。”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賢姝在致辭中表示,“兩山兩河”的特殊地形,賦予了北京市良好的自然生態稟賦。多年來,北京市以紮實的行動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未來,“北京是你的家也是我的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將隨處可見。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