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奧緣續新篇
清晨,一列“復興號”動車組列車飛速駛過京張高鐵官廳水庫特大橋。這條世界首條時速350公里的智慧高鐵,2022北京冬奧會期間曾經連接三大賽區。後冬奧時代,還是這條高鐵,成為北京和張家口資源對接、文旅融合的大動脈。
2021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彙報會,作出“要積極謀劃冬奧場館賽後利用,將舉辦重大賽事同服務全民健身結合起來,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重要指示。
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京冀兩地密切聯動,通過體育牽引、文化賦能、旅游帶動,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加快推進。在北京,首鋼園、“冰絲帶”驚艷亮相;在張家口,“雪如意”“冰玉環”虛位以待;在沿線,八達嶺長城、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風光旖旎……借“冬風”,向未來,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穿珠成鏈,文旅融合方興未艾。
冬奧涂裝版“瑞雪迎春”復興號列車穿過居庸關隧道。(潘之望 攝)
冬奧場館沉浸體驗
“這裡的冰滑着太舒服了,我現在一有時間就想讓爸爸帶我來。”2023年“五一”假期,9歲的李梓宸與爸爸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滑了一整天。自2022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後,“冰絲帶”已累計接待游客達10萬人次,滑冰愛好者盡情感受着這塊誕生過1項世界紀錄、10項奧運會紀錄的“最快的冰”。場館還舉辦了兩場“市民速度滑冰系列賽”,並設立“市民紀錄墻”,吸引更多人參與冰上運動。
北京冬奧會圓滿閉幕一年多後,普通人成為冬奧場館內的主角,沉浸式體驗成為冬奧場館的特色。
位於延慶區小海陀山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飛燕”2022年冬天開放以來,成為眾多滑雪愛好者打卡地。資深雪友王佳鵬2023年春節就特意與朋友相約體驗“雪飛燕”的速度與激情。他告訴記者,“雪飛燕”雪質出眾,幾條雪道的設計各有特點,讓不少中高水準的愛好者流連忘返。
一路走來,一路歡歌。初夏的崇禮,褪去冬裝,碧空如洗,生機勃勃。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千人畫卷、飛盤嘉年華、大力士滾輪胎……別開生面的群眾體育活動,熱鬧非凡。這裡曾是北京冬奧會的明星場館,一直保持着超高人氣。運營方張家口奧體公司總經理張力濤告訴記者,“雪如意”四季多彩、四季“如意”——夏秋季節,白天有飛盤、攀岩,晚上有燈光秀、樂隊表演,還能承辦論壇、娛樂、演藝、賽事等各類活動;滑雪季,場館可以承辦大型國際國內冰雪賽事,吸引更多專業運動隊來此訓練比賽。“我們要把‘雪如意’及周邊打造成一年四季、從早到晚都可以玩兒的好地方,滿足游客多層次的需求,成為國際知名的體育娛樂休閒場所。”張力濤對未來信心滿滿。
國際雪聯官網5月29日公佈的2023/2024賽季賽歷顯示:單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世界盃,將於2023年12月6日至9日在北京冬奧會場地——雲頂滑雪公園舉行一站賽事。屆時觀眾有望在現場再次目睹谷愛凌、蔡雪桐等一眾冰雪明星的風采。
冰雪盛會鑄經典,向着春天再出發。北京與張家口的冰雪情緣開啟續篇,品牌效應持續放大。
京張文脈夢幻聯動
從太子城高鐵站北望,藍天白雲下,一座紅色建築十分醒目。紅色幕墻環繞的西院落就是太子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組成部分。
太子城原本只是崇禮區四台嘴鄉靜謐山谷中一個籍籍無名的村莊。為配合北京冬奧會的基建項目,2017年開始,河北省組織省市區聯合考古隊,對太子城遺址開展考古發掘,最終確定這裡為金章宗完顏璟夏捺缽之“泰和宮”。隨後在此建設了考古遺址公園。西院落是“尚食局”所在地,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黃信介紹:“太子城遺址在1202年便是金朝行宮,北京是金中都,當時二者便是一體的;北京與崇禮在2022年共同舉辦冬奧會,跨越820年,北京與張家口崇禮再續前緣,不得不説這種巧合非常神奇。”
北京與張家口,山水同源,文化一脈相承。漢文化中的晉、燕、幽、冀文化在這裡交匯,又通過張庫大道與蒙文化相互交融。明朝,張家口是拱衛京城的軍事重鎮。清朝,這裡是京畿門戶和重要的“陸路商埠”。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基礎和鮮明的地域特色。
北京延慶區,長城腳下,青山環抱的青龍橋車站旁,有一尊詹天佑銅像。這位京張鐵路的締造者眺望遠方,目光深邃,見證着滄桑巨變。百年間,中國鐵路建設從詹天佑時的蒸汽時代,經歷了內燃機時代、電氣時代,跨入高鐵時代。如今,京張高鐵下穿八達嶺長城,與100多年前的京張鐵路並肩前行,在中國歷史、奧運史上刻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北京冬奧會火炬在張家口接力傳遞時,兩棒火炬在中國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原鐵軌上進行傳遞,火炬手乘坐“瑞雪迎春”主題的改裝高鐵,隨着列車行進完成接力。代表中國近代工業先聲的老鐵軌和代表“中國速度”的高鐵列車,共同見證北京冬奧會的來臨。
文化是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靈魂。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認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中的“文化”,是指文化元素以及文化産業,這是該産業帶的核心要素。2022年以來,張家口市利用冬奧場館、長城、張庫大道、京張鐵路等特色文化資源,持續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張庫大道文化産業示範園區等的建設,這些項目像一顆顆“明珠”,在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上穿珠成鏈。
協同效應持續釋放
“本趟列車由清河站始發,經停八達嶺長城站,最終到達崇禮站。”冬奧會後首個雪季,北京清河站人來人往,攜帶各式各樣雪具的游客興衝衝地搭乘列車。
3月31日,北京·張家口(懷來)旅游專線開通,成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上首條開通的旅游專線。一線直達、一線多景、車跟景走,游客可通過網上購票選擇“一日游”或“兩日游”線路,搭乘專線大巴觀光車從北京到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黃龍山莊、世界葡萄酒之窗、雞鳴驛城等景區景點,賞花、品酒、游玩,方便舒心。
京張高鐵和京禮高速串聯起京張一小時交通圈,真正實現了路通人聚。在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上,“首鋼城市復興新地標”“延慶最美冬奧城”“張家口亞洲冰雪旅游度假目的地”,已成為冬奧籌辦帶動旅游發展的成功範例。
體育資源“動”起來,文化資源“活”起來,旅游消費自然就“火”起來了。
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區域內擁有25個奧運場館、6項世界文化遺産、136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張家口將承辦舉辦各類賽事活動175項、4000余場次,力爭接待游客超80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00億元以上。
5月25日,張家口市人民政府與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京簽署《共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戰略合作協議》,旨在把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成環境優美的旅游帶、産業集聚的經濟帶和融合發展的示範帶。兩地通過文旅産業投融資對接活動,相互推送招商引資重點項目,鼓勵和支援本地投資機構、文旅企業到對方投資興業。
奧緣續新篇,一起向未來。
京張兩地正攜手擦亮後奧運經濟金字招牌。一批重大項目建設運營,各類賽事活動有序開展,體育文化旅游業態不斷豐富,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正在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更多生動實踐和成功示範,為三地群眾和國內外旅客提供越來越多高品質體育文化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