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個演出場所上演1170場高品質演出 “五一”假期北京舞臺百花齊放

日期:2023-05-03 09:0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147個演出場所上演1170場高品質演出 “五一”假期北京舞臺百花齊放

呂思清等名家帶來“弓弦盛宴”音樂會,2023年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啟幕。(劉方 攝)

呂思清等名家帶來“弓弦盛宴”音樂會,2023年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啟幕。(劉方 攝)

  “五一”假期,北京的舞臺真可謂百花齊放: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時隔一年重啟,口碑話劇《驚夢》再度登臺,歌劇《青春之歌》、音樂劇《覺醒年代》、話劇《海鷗》等新戲首演……繁忙的日程排期、豐富的演出類型、人流如織的地標劇場,成為節日的美麗風景。

  據悉,“五一”期間,全市147個演出場所共舉辦293台、1170場高品質演出。一次次大幕起落間,一聲聲鼓掌喝彩裏,“大戲看北京”的名片越發閃亮。

  好戲登臺 名家大作齊聚北京

  舞臺上,張藝執棒的中央芭蕾舞團室內樂團鋪墊出豐富的音響,呂思清、黃蒙拉、王小毛、黎雨荷4位小提琴家與中提琴家蘇貞、大提琴家秦立巍分立左右,各自高光不斷,《慶豐收》《新疆之春》《牧歌》《瑪依拉》《歡慶歌舞》5首中國作品聯奏節拍熱烈,優美喜悅的旋律涌動疊加,把夜晚的氣氛推向節慶的高潮——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弓弦盛宴”。從傍晚到深夜,從巴洛克經典到家喻戶曉的《梁祝》,5月1日和2日,多位提琴名家帶着精心編排的十幾首作品在國家大劇院連續兩晚登臺,拉開了2023年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的大幕。

  “我和觀眾們都非常期待接下來的精彩演出。”五月音樂節藝術總監呂思清説。他預告了2023年音樂節的陣容安排,上海四重奏、魯道夫·布赫賓德等聞名世界的中外音樂家都將在這個5月接連來到國家大劇院,作為演藝之都的北京,向來是藝術大師的鍾情之地。

  “陳佩斯老師的演技真的太棒了!”觀眾小魚(化名)感嘆道。5月1日晚,走出天橋藝術中心後,她仍然沉浸在話劇《驚夢》的余韻中,想要在朋友圈分享感受,但一段話寫寫刪刪,總是找不到最合適的形容。自2021年首演以來,《驚夢》正在錘鍊為新的經典,它的故事發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崑曲班被裹挾在時代的洪流裏,左支右絀,啼笑皆非。為了這部戲,小魚專門從天津趕到北京。“五一”假期處處人潮涌動,“但能看到藝術家們這麼精彩的表演,辛苦點兒也值了!”

  新作首演 中外經典題材交相輝映

  在搬演經典作品的同時,北京的舞臺始終在孕育着“新”的靈感。

  “讓青春之歌在天宇上飄!”歷經親友犧牲與苦難的林道靜徹底覺醒,投身革命。大幕落下,歌聲余韻不絕。4月27日至5月1日,歷經多年打磨的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青春之歌》終於成功首演。作曲家張千一、編劇趙大鳴、導演王曉鷹等一線藝術家組成的主創團隊攜手宋元明、趙麗麗領銜的歌唱家,歌劇化再現了這部影響幾代國人的經典作品。

  “無論歷史和社會怎樣發展,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對信仰的崇尚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張千一説。他用難度極高的手法,讓全劇音樂始終保持着昂揚鮮活的狀態,展現上世紀30年代知識分子燃燒着信仰與熱血的青春,戲中人的家國精神與當代觀眾深深共鳴。

  紅色觀演熱潮同樣“席捲”了世紀劇院,4月28日至5月7日,改編自43集同名電視劇的音樂劇《覺醒年代》在這裡迎來首輪演出。兩個半小時,33首原創音樂,劉思維、於曉璘、王培傑等青年演員再現了百年前風起雲湧的時代畫卷。曾在電視劇中把陳獨秀詮釋得深入人心的於和偉,被同行們投入的表演感動、鼓舞:“音樂劇和電視劇表達了同樣的主題,就是在那樣一個風雲際會的年代,有一群理想主義者為了自己的信仰,不惜犧牲,勇往直前,他們永遠值得我們最高的敬意。”

  在以當代審美、時代追求再現紅色題材作品的同時,外國經典也在北京的舞臺上被賦予新的表達。5月1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新排作品《海鷗》在曹禺劇場首演。《海鷗》是契訶夫的代表作之一,對生活、人心的描摹和揭示具有跨越時空的影響力。“把一下經典作品的脈,當中都有一種關懷和憐憫。”導演濮存昕説。

  藝術普及 家門口也能看大戲

  藝術從不設限。精彩的演出不只存在於城市的核心地段,也可以來到觀眾的家門口。

  5月1日和2日,天津交響樂團由指揮家董俊傑執棒,連續兩天午後登臺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亮相臺湖星期音樂會。第一天,“黃河”和“梁祝”兩部最為著名的中國協奏曲奏響,前者豪邁雄壯,後者柔婉淒美,截然不同的風格張力十足;第二天,柴科夫斯基3部芭蕾舞劇《睡美人》《胡桃夾子》《天鵝湖》的音樂接連上演,格外悅耳動人的旋律贏得全場喝彩,音樂家三度返場,感謝觀眾的熱情。

  許多觀眾趁着假期帶孩子來感受藝術啟蒙,家住通州區的蔣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近幾年,主打藝術普及、票價低廉的臺湖星期音樂會越發成熟,蔣先生是這個演出品牌的資深回頭客。“我的女兒正在學鋼琴,所以我經常帶她來聽聽音樂會,看看名家們都是怎樣表現音樂的。”蔣先生説。不久前,他和女兒還觀看了郎朗在臺湖劇場講解的鋼琴大師課,從基本的手型到對音樂的理解、對鋼琴的熱情,小朋友受益匪淺,這一次,她非常喜歡鋼琴家萬捷旎與天津交響樂團一起演繹的“黃河”協奏曲。(高倩)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