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北京市首個宅基地改革試點項目——大興區安定垃圾填埋場周邊綜合治理異地遷建項目(西片區)首批4個村800余戶村民開始辦理入住手續。“從過去的平房,搬到現在環境優美新別墅,我們全家打心眼兒裏高興!”拿到新房鑰匙的曹景民説。
遷建入住儀式現場,“大美安定 幸福新居 歡迎回家”的大字格外醒目,乾淨筆直的道路旁滿是新綠,灰瓦白墻的別墅錯落有致。安定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設計之初就結合本地村民生活居住習慣和安定鎮的歷史文化,確定了具有漢代文化特色的“裏坊制”建築風格。新社區裏還配套建設了幼兒園、醫療服務、文體活動、養老照料、商業、社區綜合服務、村委會等公共服務設施,部分區域還用磨盤等“老物件”和具有鎮域文化特色的紗燈作為裝飾,為村民留住鄉愁。
幫助這些村民從垃圾填埋場邊的平房搬遷到新別墅,究竟是如何“破題”的?據悉,在市、區兩級政府的支援下,安定鎮通過宅基地異地置換的安置方式,不徵地、不轉非,以“一宗換一宗”的原則,遷建了垃圾填埋場周邊7個村村民的住宅,既改善居住環境,又保留提升了農村的生産生活方式。(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