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知産防護盾 激活創新源動力 北京打好知識産權保護“組合拳”

日期:2023-04-26 09:0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構築知産防護盾 激活創新源動力 北京打好知識産權保護“組合拳”

  4月26日,第23個世界知識産權日到來之際,北京也亮出一年來知識産權保護的成績單。2022年,北京市提高知識産權保護政治站位,高位統籌協調,打造多元保護格局,優化知識産權營商環境,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並在“兩區”建設等重點領域試點推進知識産權轉化運營,讓“知産”變“資産”,以知識産權賦能首都高品質發展。數據顯示,一年來,北京市知識産權綜合實力持續全國領先,在第23屆中國專利獎評選中,北京地區共獲獎165項,其中金獎、銀獎獲獎數量分別佔總數的1/4和1/3,均穩居全國首位。

  高位統籌 保護“地基”更牢靠

  2022年,首都知識産權戰線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加強落實《知識産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自覺站在“兩個大局”的高度認識和把握知識産權工作,為首都知識産權保護築牢“地基”。

  北京市繼續健全知識産權法規政策體系。《北京市知識産權強國示範城市建設綱要(2021-2035年)》出臺,面向未來十五年描繪了首都知識産權事業發展藍圖;《北京市知識産權保護條例》頒佈,築牢了新時期知識産權首善之區法治根基;《北京市中醫藥知識産權夯基行動計劃》發佈,為中醫藥領域的專利保護探路;《北京市關於加強知識産權糾紛多元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版權保護共建行政司法協同機制工作任務清單》等文件印發,為知識産權司法保護提供了“行動指引”。京津冀三地知識産權局還簽訂了《京津冀營商環境一體化發展知識産權合作框架協議》,加速知識産權保護一體化進程。

  隨着《2022年北京市區域知識産權工作方案》印發,北京市知識産權“一區一特色”專項工程也穩步推進。北京各區紛紛發揮區域優勢,在全社會營造知識産權保護良好氛圍。海淀區積極推進知識産權證券化産品發行;西城區搭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通州區查處的假冒“環球影城”文創産品案被公安部賀電錶揚並列為2022年督辦案件;延慶區查扣“多樂士”侵權商品近45噸;豐台區設計“商標業務辦理‘明白紙’”,指導和幫助企業進行商標註冊、續展等相關業務;石景山區探索“三評一補”新機制,破解小微企業知識産權質押融資難題。目前,海淀區、朝陽區已經入選國家知識産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豐台區、石景山區、大興區入選國家知識産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

  協同並進 保護格局更多元

  2023年“4·26”世界知識産權日前夕,北京知識産權法院司法保護“快車”開進懷柔科學城知識産權巡迴法庭,眾多來自懷柔科學城科研單位和科創企業代表旁聽了本次巡迴庭審。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指導下,北京知識産權法院立足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和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懷柔科學城等“三城一區”和創新主體聚集地牽頭設立了一批知識産權巡迴審判庭,聚焦重點園區發展定位和司法需求,通過公開庭審、專業講座等精準普法舉措,幫助創新主體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守護創新成果。

  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快車”開進懷柔科學城,是北京市知識産權領域多元保護格局形成的縮影。2022年,北京市持續探索並完善知識産權協同保護機制,基本形成了行政執法、司法雙軌並行,各相關部門以及創新主體積極參與和支援的多元保護新局面。

  市知識産權局高品質推進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試點工作,開展打擊商標惡意註冊專項行動。市市場監管局強化全鏈條保護,對侵權商品生産、銷售及註冊商標標識製造等環節開展全鏈條打擊。北京海關開展“龍騰行動2022”、寄遞渠道知識産權保護“藍網”行動。北京法院審結全國首例藥品專利連結案“中外制藥訴海鶴藥業”案,對盜播卡達世界盃的行為及時作出禁令。北京市檢察院聯合市五部門印發《聯合開展依法懲治知識産權惡意訴訟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建立疑難複雜以及擬發回改判案件的法官會商和專業法官會議“雙會制度”過濾與監督機制。

  北京還建立了版權保護行政司法協同治理工作機制,全國首創的北京市軟體正版化檢查服務系統成功上線。北京知識産權法院與國家知識産權局構建起“司法+行政”同頻聯動的訴源治理格局。此外,全市首個知識産權保護領域的多元調解實體平臺“北京市知識産權糾紛調解中心”以及18家知識産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成立,也為解決知識産權糾紛提供了新的陣地。全年共受理糾紛5815件,調解成功3777件。

  北京市還聚焦重大活動開展知識産權保護。建立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市級橫向協作、市區縱向聯動工作機制。開展侵犯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奧林匹克標誌專有權執法專項行動和“冰鋒·2022平安冬奧”專項行動。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知識産權保護工作成績突出,受到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産權局通報表揚。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現場設立包括市知識産權局、市市場監管局、北京知識産權法院等十家單位的服貿會知識産權保護辦公室,實現知識産權糾紛投訴“零記錄”。

  精準服務 營商環境更優化

  2022年,北京市知識産權領域公共服務和營商環境都進一步優化,為知識産權保護順暢了政務渠道。

  北京市深化“一網通辦”,實現專利權質押登記業務告知承諾制,進一步優化知識産權公共服務流程。北京、中關村兩個知識産權保護中心着力提升專利預審服務質效,新增量子科技、積體電路、生物資訊學等領域55個專利預審服務分類號。北京市還搭建起市屬醫院與高校知識産權創造和科技合作平臺,持續推進網上立案和雲庭審。

  《北京市知識産權局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第一版)》發佈,確定38個服務事項,積極推進61項服務措施,精準聚焦知識産權保護重點、難點。“1+17+N”多層級知識産權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體系建設成效被納入“2022年科技體制改革案例”。制定《北京市知識産權資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2-2024)》,推動知識産權資訊公共服務助企紓困專項工作。全年各知識産權公共服務區中心、工作站共解答諮詢1.4萬件,定點服務企業5373家次。

  北京市持續深化知識産權領域營商環境改革工作,打造優化營商環境“北京做法”。自2022年5月30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動産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正式對外提供北京市知識産權等動産和權力擔保資訊統一查詢服務,為全國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北京經驗”。市知識産權局與全市16區知識産權局簽訂專利代理行業監管委託書,強化基層監管力量,北京市專利代理監管執法量位於全國前列。推進區塊鏈可信數字版權生態鏈建設,完成簽發25萬份數字身份證書,320萬件數字作品登記證書上鏈。

  賦能發展“兩區”知産先突破

  北京市加大“兩區”知識産權工作先行先試力度,推動出臺《“兩區”建設知識産權全環節改革行動方案》,並形成了多個知識産權賦能首都高品質發展的經典案例。中關村科學城獲評首批國家知識産權服務出口基地,“知識産權保險試點”和“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政策”入選“兩區”建設十大最具影響力政策;探索以多種方式支援知識産權深度運用和出臺地方性法規加強全鏈條知識産權保護,2項創新舉措入選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最佳實踐案例。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簡報專版刊登了《北京自貿試驗區推進知識産權改革 提升科技創新活力》的經驗做法。

  北京市還注重加強知識産權轉化運用,在運用中保護,保護中創造價值。首創的企業“白名單”雙向推送機制,入選國家知識産權強國示範典型案例。實施專利轉化專項,投入4000余萬元支援百餘家中小微企業購買並實施專利技術,切實助企紓困。為北京市單項冠軍企業和重點領域中小微企業提供綜合性知識産權風險保障,全年支援158家企業投保1452件專利;首創試點的知識産權海外糾紛法律費用保險已為人工智慧、數字安全等領域企業提供風險保障4200萬元。

  聚焦核心技術産業主體,北京市積極引導在京央企或産業龍頭企業建設知識産權運營中心,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産業知識産權運營中心達到5家,居全國首位。推動國家級專利導航服務基地和服務機構建設工作,2家保護中心獲批國家級專利導航服務基地,6家企事業單位最終入選國家級專利導航工程支撐服務機構名單。推動建立積體電路專利池並實現累計近2.2萬件專利入池。

  對外交流 提升全球影響力

  在國際知識産權保護領域,“北京聲音”也越來越強勁。北京市深化知識産權對外交流合作,強化與世界知識産權組織(WIPO)合作,WIPO GREEN城市加速項目北京試點中的社區新能源車充電設施案例和餐廚垃圾就地處置案例,入選WIPO GREEN 2022年度回顧報告成功案例。

  2022年“4·26”知識産權宣傳周期間,圍繞“全面開啟知識産權強國示範城市建設新征程”主題,發佈《2021年北京知識産權保護狀況》、2021年度知識産權行政保護十大案例、通報全市法院知識産權審判工作情況併發布年度全市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例,舉辦各類宣傳活動121場,講好北京知識産權保護故事。

構築知産防護盾 激活創新源動力 北京打好知識産權保護“組合拳”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