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硬科技創新 首都老牌國企崛起“專精特新”軍團

日期:2023-04-18 07:5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加碼硬科技創新 首都老牌國企崛起“專精特新”軍團

  京城機電是與共和國同齡的首都老牌裝備製造國企。近年來,這家70多年曆史的老企業加碼硬科技創新,涌現出一批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11家“專精特新”企業集結成軍,成為一道亮眼風景線。

  機床老字號端穩“飯碗”

  6.9米的機床,有兩層樓高,運轉起來靈活自如。近日在京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北一機床展出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的高精度龍門加工中心,成為展館“明星”。

  比拼定位精度和加工精度“硬功夫”,這臺龍門加工中心相比普通數控機床提升5倍和2倍,分別達到0.002毫米和0.005毫米,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四十分之一、十六分之一。

  京城機電副總經理、北一機床董事長李忠波感慨,新産品的開發離不開研發,近年來,企業每年的研發投入佔比都不低於8%,遠高於裝備製造業平均水準。

  在機床領域,已深耕70餘年的北一機床堪稱“老字號”。十幾年來,這家老國企持續加大改革力度,一邊做“減法”,逐步退出低端機床製造;一邊做“加法”,加碼對中高端産品的創新研發。

  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靠創新端穩了“飯碗”,不僅躋身2021年第二批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其重型機床也已廣泛應用於國家重大裝備領域。剛剛過去的一季度,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0%,重型産品訂單還創下近年來新高。

  産學研用融合加快攻關

  小到矯正牙齒的口腔支架,大到航空太空梭的零部件,位於北京亦創智慧機器人創新園區的中航邁特車間裏,新鮮出爐的3D列印零部件各式各樣——這些用金屬粉末“堆”出來的增材製造産品,重量輕、一次成型,製造工藝令人讚嘆。

  金屬粉末其實是不同粒徑的微球,被稱為3D列印的“糧食”。京城機電所屬中航邁特總經理高正江説,過去3D列印沒有專門材料,一般拿鑄造、鍛造材料來用,但由於性能問題導致易開裂。科研團隊通過自主創新,先後突破掌握多种先進制粉裝備技術,其中兩種還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制粉技術從冷霧化到熱霧化的重大突破。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目前,中航邁特的金屬粉末材料産量已經位居亞洲第一、世界前列。高正江自豪地説,除公司內部80後、90後的碩博研究團隊,他們近年來還與清華、北航、北工大等高校合作研發。産學研用融合,加快了創新攻關的進度條,過去幾年才能研發出來的材料,如今可能幾個月就能實現。

  “專精特新”軍團打響首都品牌

  從北京高壓氣瓶廠的一個小車間,發展成為國內工業氣瓶業界領軍企業之一,天海工業的氣體儲運裝備攻克“卡脖子”技術,在氫能産業鏈中嶄露頭角;將機器人裝備引入白酒釀造工藝,京城智通已在全國落地80余條智慧釀酒生産線……截至目前,京城機電已經培育出11家國家級、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

  一家老國企裏為何涌現出這麼多“專精特新”企業?靈魂是創新。“我們真正意識到了,不創新就沒有出路!”李忠波説。

  老牌國企一邊緊盯傳統的優勢裝備製造,鑽研創新,厚積薄發;一邊結合首都高精尖産業發展,加速謀劃,佈局新賽道。“老樹”開出新花,“京城”“北一”“北人”“華德”“天海”已成為行業內響噹噹的首都裝備品牌,産品銷往70多個國家和地區。(孫傑)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