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文化糧倉”進入精裝階段 整體建設完成80% 北京藝術中心預計國慶前後開業

日期:2023-04-11 07:5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副中心“文化糧倉”進入精裝階段,整體建設完成80% 北京藝術中心預計國慶前後開業

作為國家大劇院“一院三址”中的北京藝術中心,其劇院已進入精裝修階段,幕墻工程、機電工程和專業舞臺機械安裝的進度已達到80%左右,預計將於國慶前後開業。

作為國家大劇院“一院三址”中的北京藝術中心,其劇院已進入精裝修階段,幕墻工程、機電工程和專業舞臺機械安裝的進度已達到80%左右,預計將於國慶前後開業。(方非 攝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心森林公園西北角,在京杭大運河北端沿岸,巨大的“文化糧倉”拔地而起,“開倉”在即——國家大劇院“一院三址”中的北京藝術中心是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的火種將在這裡生根、綻放,進而輻射津冀等更多區域。4月10日,從項目籌備組獲悉,北京藝術中心將於國慶前後正式與觀眾見面,並帶來長達3個月的開幕演出季。

  北京藝術中心的設計理念源自通州古糧倉,包括1800座席歌劇院、1550座席音樂廳、1000座席戲劇場、500座席小劇場、650座席綠心露天劇場以及排練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藝術展廳、公共休閒等公共服務空間,建築面積約為12.5萬平方米,集文藝演出、展覽展示、藝術普及教育、文化交流體驗活動於一體。2019年10月,北京藝術中心正式動工建設,2021年,主體結構封頂,外立面亮相。

  “目前,幕墻工程、機電工程和專業舞臺機械安裝的進度已經達到了80%左右,現在劇院進入精裝修階段,之後,我們會進行大規模的設備調試。”北京藝術中心籌備組副組長江濤介紹。

  作為城市副中心的新文化地標之一,北京藝術中心邁出了許多先行之步:歌劇院的舞臺音響由整套148隻音響組成,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沉浸式擴聲系統;自主研發的舞臺監督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多劇場、跨區域、多平臺的資訊互聯、控制互通、資源共用,讓舞臺藝術生産能力大幅提高;8K/4K全功能直(錄)播和後期製作技術落地,結合5G、AR、VR、全景聲等新技術應用實踐場景,可以線上線下全方位呈現各類演出和活動……

  “國家大劇院開幕運營十幾年來,積累了很多成熟的管理經驗。”江濤説。在明確北京藝術中心由國家大劇院負責運營後,劇院成立了籌備組,於2020年提前介入工程建設和設計,協助代建方北投集團完善空間功能的可拓展性和實用性。比如,北京藝術中心提出了“全空間經營”的概念,藝術活動從舞臺深度延展至公共空間等區域,因此,聲、光、信息化的預設預埋必須提早規劃;聲學效果對劇院而言至關重要。北京藝術中心的聲學設計由比利時卡爾聲學設計事務所和上海華東建築設計院聲學所兩支頂尖團隊共同參與,根據各廳堂的不同使用需求,廣泛聽取國家大劇院的實際運營經驗,特別是藝術家在演出中的親身感受,“聲學指標確定後,所有的裝修建設都要為它讓步。”

  這將是一座躋身世界先進水準的藝術殿堂。在對標並引領國際行業標準的同時,北京藝術中心也將因地制宜,充分結合自身特點,打造更多差異化、分眾化的藝術體驗。以綠心露天劇場為例,它在建築物之外,可與清風明月、碧草綠樹相伴,位置得天獨厚,預計在2023年初夏具備使用條件。參考柏林森林音樂節、美泉宮夏季音樂會等成功的先例,綠心露天劇場將孵化更多輕鬆平易的戶外演出形式。此外,音樂劇、沉浸式演出等當下備受追捧的藝術門類也將在北京藝術中心頻繁亮相,持續吸引年輕觀眾,助力城市副中心打造多元開放、充滿活力的藝術生態。(高倩)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