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教師之家科技教師教研與交流活動舉辦

日期:2023-04-10 16:14    來源: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

分享:
字號:        

  4月7日,北京科技教師之家科技教師教研與交流活動在北京科學中心“具象數學展”等處舉辦。北京科學中心副主任吳媛、“雙進”助“雙減”數學科學思維課程開發組學術指導專家教育部高中數學課標修訂組組長,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王尚志、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許孝精、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黃海洋、北京十一學校朱浩楠老師、英才計劃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劉來福教授、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數學教研員、特級教師李大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期刊社副社長陳雄及來自我市10余所學校的30余名教師共同參加。

  依託北京科學中心“具象數學展”的豐富資源,本次活動設計了一場圍繞數學實踐教研的開場活動。朱浩楠老師用具象數學實驗室的圓錐曲線、方輪車等展品,向前來參加教研的數學老師介紹了如何依託這些形象、趣味的展品開發課程, 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數學老師們後續的組隊教研探討打開了思路。

  為推動在北京科技工作者之家體系下,努力建好有溫度、可依賴、有活力、見實效的“北京科技教師之家”,活動同期召開了研討會。會上,回顧了2022年北京科技教師之家組織全市60余所學校80余名教師合作研發與錄製的“北京科學中心科技教師精品培養課程”的情況。並總結了開展人工智慧、生命科學、鄉村振興、資訊學等科技教師培訓與交流活動50余場次的經驗,聽取了教師代表的感想體會與工作建議。

  在2023年科技教師之家工作研討會上,教育部高中課標修訂組組長、首都師範大學王尚志教授談到,教育部重視加強科學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的結合,數學學科要做的貢獻隨着國家發展與日俱增。如果能把“數學在生活的實踐”作為一項課程來具體化,並推進類似課程進入學校的選修課作為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的抓手,將能極大提升數學等學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講出“科學”味,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科學興趣。北京科學中心可以發揮特色優勢,組織研發“數學+”學科融合類課程,打開學生們的科學眼界並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科技成果相互結合,是對當前數學教育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研究與實踐。

  北京師範大學劉來福教授強調了跨學科融合的重要性。他提到,既往在“英才計劃”“後備人才計劃”等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項目中獲獎的學生,他們的研究課題正是跨學科科學教育的成功案例,如能通過教師之家的平臺將優秀案例彙編成冊,加以規律性的研究分析,對多學科教師加強合作大有裨益。

  北京師範大學黃海洋教授指出,用聽得懂的語言去講述科學在現實中的應用是提升科技教師教學能力的第一關,注重培養科技教師的科學思維和實踐動手是相輔相成的。她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數學與電腦的交叉融合教學,“要讓教師引導學生把電腦技術當直尺、三角板一樣在數學的學習實踐中使用”。

  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許孝精教授談到,當前人工智慧的發展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之家應發揮跨學科、跨學段、跨部門的組織優勢,注重引導科技教師在課程開發與實踐活動設計中深度融入北京科學中心等科學教育館的展覽資源,努力形成面向前沿科技發展方向、面向跨學科教學示範引領、面向全體教師科學素養提升的科學教育資源庫,進一步普惠全市科技教師。

  北京科學中心吳媛副主任對各位專家的建議表示感謝。找準科技教師之家建設的定位對於項目長期發揮效能、形成品牌效應至關重要。2023年,北京科學中心將繼續發揮北京科技教師之家的匯聚與樞紐作用,聚焦建設科學教育培訓實踐基地,開展科學教育主題化、體系化研究,舉辦科技教師研修營、組織科技教師研發跨學科科技教育示範課程等方面,搭建工作平臺,開展重點項目,增強科技教師的科學意識、發展科學思維、培育創新精神,提升教師隊伍的業務水準與科學素養,助力教育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近期,北京科技教師之家還將陸續舉辦學科交流、教師培訓、工作研討等活動,有關資訊將在北京科協、數字北京科學中心等平臺發佈,歡迎廣大科技教師積極參加。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