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出臺新政引導光伏發電高品質發展 新建公共機構建築屋頂至少半數覆蓋光伏

日期:2023-03-29 07:5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本市出臺新政引導光伏發電高品質發展 新建公共機構建築屋頂至少半數覆蓋光伏

  北京豐臺站“中”字形屋頂上,“藏”着高效光伏發電組件,未來25年可以發電1.76億度,減排二氧化碳16.5萬噸。這也是本市交通基礎設施單體規模最大的分佈式光伏項目。

  未來,北京將使用到更多太陽能發電。近日,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等部門聯合發佈《推進光伏發電高品質發展實施意見》及相關支援政策。本市新建公共機構建築、新建園區、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不低於50%。同時,本市也將對2025年底前並網發電、符合條件的光伏發電項目給予支援。

  目前光伏發電量可供25萬家庭使用

  太陽能是本市資源最豐富、開發利用條件最好的可再生能源品種之一。伴隨着技術成熟、應用形式靈活,光伏發電在北京有較為豐富的應用場景,能夠在城市建築、園區工廠、基礎設施和農業農村等場景實現融合應用。

  “2015年,本市就開始支援光伏發電推廣應用,從豐臺站、大興機場停車樓到農村住宅,屋頂都試點示範了一批光伏發電項目。”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2年底,全市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95.3萬千瓦,較2015年增長約5倍,年發電量9.1億千瓦時,相當於25萬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全市600余個工商業企業、300余所學校、2.5萬戶居民使用了光伏發電系統。

  經過8年的探索,本市將把推動光伏發電與城市融合發展、高品質發展作為主要方向,大力發展光伏與建築、設施一體化應用,推動多元融合、綜合應用的新模式進入各個領域,引領生産生活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

  按照最新計劃,到2025年,本市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250萬千瓦左右,為加快推動首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外觀色彩要與周邊環境相融合

  根據《實施意見》,本市新建公共機構建築、新建園區、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不低於50%。相關負責人説,建築屋頂上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後發出的電,主要採用自發自用的模式,余電也可併入電網。

  《實施意見》提出,推動風貌融合、完善標準要求等措施,明確要求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外觀、色彩應與建築主體及周邊環境相融合,屋頂光伏設施高度應滿足建築高度等管控要求,推動光電建築更好融入城市風景。

  “未來,光伏建築一體化是太陽能應用主要場景之一,目前的光伏組件不僅能夠與建築實現較好的結合,色彩和形狀也具備了多樣化的選擇,不會造成光污染,也不會影響城市風貌,同時也能夠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築的科技感。”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築師焦力介紹。

  相關負責人説,北京也將推動光伏在産業園區、基礎設施、公共機構、農業農村和市重點工程領域的應用,並不斷提高光伏在綜合能源服務、虛擬電廠建設、可再生能源制氫等領域的科技創新、綜合應用、多元發展。

  符合條件的光伏發電項目可獲資金支援

  本市也將鼓勵社會廣泛參與光伏發電應用,給予農宅、公共機構等高成本低收益領域合理補貼。

  按照支援政策,2025年12月31日前並網發電並符合條件的光伏發電項目可獲得支援:對個人利用自有農村合法住宅建設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學校、社會福利場所等執行居民電價的非居民用戶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和執行大工業電價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分別給予每千瓦時0.1元、0.26元、0.03元的補貼。

  同時,本市也將支援光伏新技術、新材料、新模式應用;加快基礎設施、公共機構、城市更新、市級重點工程、産業園區等領域光伏發電項目整體規劃、有序實施;支援結合關停廢棄礦區生態修復、垃圾填埋場生態提升、設施農業建設的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對這些類型的光伏發電項目,分別給予不高於光伏發電系統建設投資30%、20%和10%的資金支援。

  “同時也將優化備案管理,提高備案效率,強化並網服務,壓縮辦理時間,不隨意附加條件。”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高標準管理方面,將嚴格按照國家、行業及地方標準要求開展項目設計、建設,明確建設、産品品質、驗收檢測相關要求,建立健全項目運作維護及安全管理制度,推進光伏發電運作維護社會化。(曹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