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代表委員拿出“金點子” 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猶如璀璨明珠,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如何讓古老文明對接現實找到更好“打開方式”?推動更多專業演員進校園普及傳統藝術、加強標準化戲曲教材建設、幫助非遺傳承人通過網路直播創收、豐富群眾活動讓年味更足……2023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拿出“金點子”,助力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傳下去,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顧衛英代表讓專業演員進校園普及傳統藝術
如何更好弘揚傳統文化,為時代發展匯聚強大精神力量,是全國人大代表、北方崑曲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顧衛英一直在思索的課題。
北方崑曲劇院的排練廳裏,寫着“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八個大字。這在顧衛英看來,不僅是對演員不斷練好紮實基本功的要求,也是在新時代弘揚傳統文化需要遵循的準則。
“像崑曲這樣的傳統文化藝術要想真正傳播開來,既要靠從業人員代代傳承,也要增強國民保護和弘揚的意識。”顧衛英認為,應更廣泛地提高國民美育素養和對高雅文化藝術的審美意識,在觀眾與傳統文化藝術之間建立起共鳴。
她舉例説,可以從學齡前兒童和家長開始,分階段、有步驟、講科學地進行傳統審美引導與傳統藝術熏陶,在順其自然、潛移默化的狀態下,種植一顆民族基因的美麗種子,靜待其開花結果。同時,推動傳統藝術走進大中小學,通過“觀、講、教、演”的綜合教學方式,在以美育人、寓教於樂的氛圍中,讓學生真切地感知到傳統文化的脈搏。顧衛英説,還應鼓勵和培養更多專業演員“能教、能講、能演”的職業素養,讓他們在走進學校普及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培訓相關在校老師,以傳遞接力棒的模式,讓傳統文化更廣泛有效地融入教育中。
張頤武委員鼓勵非遺傳承人參與網路直播
非遺保護是傳承中華文化基因的重要手段。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為,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應支援、鼓勵各地非遺傳承人參與網路直播培訓,用直播打賞、電商等工具創造經濟效益。
“直播為非遺傳承提供了新的可能。近來頗受年輕人推崇的‘圍爐烤茶’,源於雲南非遺‘火塘烤茶’,若無前者在直播和短視頻中的走紅,後者或將繼續寂寂無聞下去。”張頤武以某短視頻平臺的數據為例,過去一年,非遺項目直播場次同比增長642%,獲打賞支援的非遺主播人數同比增長427%,展示瀕危非遺的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60%。
“文化傳承與增收致富相互促進,有助於非遺技藝的可持續傳承保護。”張頤武建議,政府、高校、網際網路平臺加強合作,為傳承人利用直播推廣非遺進行聯合培訓。鼓勵傳承人開通直播打賞、電商銷售等功能,增加收入。對於完成培訓、在直播間獲得顯著傳播效果的傳承人,可在國家層面設立“年度非遺傳播者”等獎項。
他同時建議,各地定期開展“非遺知識直播周”等活動,鼓勵非遺從業者利用直播間全方位展示當地非遺技藝、工藝品,配合舉辦具有沉浸感的線下文化活動,讓小眾非遺通過新媒介走入年輕人視野。
劉侗委員:加強標準化戲曲教材建設
戲曲傳承,人才培養是關鍵。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京劇院院長劉侗建議,以培養高品質人才為目標,加快全國通用的標準化戲曲教材建設,推動戲曲藝術的當代傳承和創新發展。
作為一名戲曲工作者,劉侗長期關注戲曲藝術傳承發展。他調查發現,目前,全國100多所開展戲曲中高等教育的院校,在教學中使用的教材教案基本為學校自己開發的教材,比如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編寫了京劇教材,山西藝術職業學院編寫了晉劇教材。“這些教材編寫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沒有站在各類劇種全面發展的高度,沒有做到地域性與普遍性、全面性深入結合,全國尚無通用的標準化戲曲教材。”
“沒有標準化教材,導致教學開展隨意,教學標準、教學內容、教師品質、教育程度與戲曲人才培養品質參差不齊。”劉侗認為,低規格的人才培養不能滿足高水準的戲曲人才需求,直接影響戲曲藝術當代傳承和創新發展。
對此,劉侗建議,標準化戲曲教材建設與時俱進,聯合政府、院校、行業、出版等多方面力量共同推進,採用紙質教材與數字化、視頻教材相結合方式,從教學內容和教材形式、教學對象和教學手段、演職人員和後臺技術人才培養、課堂基礎和舞臺實踐教學、傳統戲曲的基本功法和現代戲曲的創新發展理念等多方面、多維度開展工作,科學精準服務戲曲人才培養,服務戲曲藝術傳承發展。
劉家成委員:弘揚春節文化讓年味更足
在幾千年的積累與傳承中,春節早已成為盛大的歷史文化傳統。但近年來,許多人覺得年味越來越淡。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製片人、導演劉家成建議,積極創新廟會形式,不斷豐富春節文化活動,調動群眾參與熱情,多措並舉弘揚春節文化,讓年味更足。
劉家成説,現有的春節文化活動既不夠豐富,也缺乏足夠的創新,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足,無法滿足市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劉家成建議,在活動安排上下功夫,既可以組織游園廟會,也可以利用河湖水系開展賽舟賽艇等活動,還可以貼近當下年輕人的喜好組織活動。“要多組織能調動群眾參與的活動,把節日氣氛充分烘托出來。”劉家成説。
“趕廟會”已經成了許多人過年的首選。劉家成認為,廟會除了堅持既有的美食體驗外,還應舉辦更多群眾活動,“比如廣場舞大賽、歌曲舞蹈大賽、書畫比賽等,還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增強市民群眾參與感和體驗感。”(武紅利 楊旗 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