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工程師365天堅守崗位 “我們看到了祖國大地的新變化”

日期:2023-01-24 09:0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工程師365天堅守崗位 “我們看到了祖國大地的新變化”

  在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北京本部的大廳裏,一塊螢幕播放着遙感衛星拍攝到的近實時快視數據。大年初二,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工程師孔筱雪正在崗位上檢查着一幅幅“新鮮出爐”的遙感影像,這是在頭頂數百公里上空運作的高分系列衛星剛剛回傳的。“我是山西忻州人,你看,這就是五台山,我家鄉的地標,很少有人能看到這個視角的風景。”相距數百公里,她看到了熟悉的家鄉風貌。

  説話間,地面站運作管理中心的大螢幕就彈出了一條提示:“高分一號衛星在地面站有1軌應急計劃。”大廳內,語音提示也同步響起。孔筱雪和值班同事立刻對衛星數據接收計劃進行應急處理,快速調整數據下傳所需的接收資源。這樣的任務,他們每天都要處理數百個,如果遇到洪水、地震等突發自然災害,還要第一時間統籌協調地面站各種資源,保障相應的緊急數據接收需求可靠、及時完成。

  在另一塊螢幕上,未來數天的衛星運控計劃也已排列得滿滿當當。“我們的工作其實就是‘觀天、看地’,伴隨着衛星任務24小時、365天不停歇。”工程師劉榮芳説,“觀天”是指成功接收衛星觀測數據,“看地”則是管理維護衛星地面接收資源的穩定運作,“春節對於我們來説,其實就是365天中普通的一天。衛星不放假,我們也就必須堅守在自己崗位上,保證衛星接收任務的可靠執行。”

  目前,地面站管理的在軌衛星已達48顆。我國高分系列、資源系列、環境減災系列等陸地觀測衛星和“悟空”“慧眼”“夸父一號”等空間科學衛星,均由其承擔衛星數據接收任務。該站擁有密雲站、喀什站、三亞站、西南站、北極站等5個接收站點,接收天線20余套,當衛星從接收站點經過時,運作管理中心就會指揮、控制各站點天線捕獲衛星信號,建立星地鏈路,“抓”住衛星發回的寶貴數據。

  運作管理中心就是這個龐大接收站網的“大腦”。“5個站點回傳數據的網路線路組成了一個星形,從各站點匯聚到北京本部,再快速傳輸到用戶手中。”劉榮芳介紹,目前地面站具備全球衛星數據的快速獲取能力,2022年共接收了9萬餘軌衛星觀測數據。為了適應如此龐大的任務和設備規模,站網運作管理系統一直向自動化、智慧化持續迭代升級,能通過智慧演算法統籌所有接收站網資源,實現任務的智慧規劃調度。

  “透過遙感衛星傳回的圖片,我們能看到祖國大地不斷發生的新變化,從脫貧攻堅的成果到燈火城市的發展,在圖片上都能直觀展現。”劉榮芳感慨道,“雖然我們無法與家人共度春節,但通過地面站守護的這些衛星,我們同樣能感受到全國歡慶新春的熱烈氣氛,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和大家一起過年。”(劉蘇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