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界別新委員建言環境資源新發展
十四屆北京市政協2023年新設環境資源界,該界別19名委員中,17名是新委員。1月14日下午,這個新誕生界別的首次小組會上,委員們履職熱情飽滿,建言獻策也高度聚焦環境資源這個“主業”。
簡短的開場白後,委員們開始熱烈地討論起政協北京市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並介紹自己關注的方向。許多人都是帶着自己履職的第一份提案上會。
“報告中提到,2023年要圍繞打造企業主導的産學研深度融合新範式等開展專題協商,我對此深感贊同,也認為非常必要。”來自建設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的傅志斌委員説,要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作用。
“‘公園城市’,不僅僅是把城市建設成公園,公園也不應僅僅是分割的園林綠色點,更應該是滿足市民休閒、娛樂、傳承城市文化和培育城市文明等多方面需求的載體,城市應在全城系統化規劃的公園中生長。”提案方面,傅志斌關注的是以公園城市理念推進首都城市建設,將綠色北京建設和文化中心建設相結合,將文化、娛樂等設施植入到公園建設中。
“城市水環境既包含城市也包含農村,農村水環境治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來自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黃綿松委員,建議加強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長效運維管理體系建設,實現農村污水收集處理體系精細化、長效化運營,推動污水處理低碳轉型。
市政協委員、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源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室主任閔慶文,一直關注着資源環境和鄉村發展問題。他説,北京作為大都市,可以實現生態和文化並重的城郊型現代農業,發揮農業、農村的生態和文化功能,通過鄉村的發展來促進文化生態的振興,在此基礎上實現産業振興。
尾礦庫的風險排查和治理、電動汽車鋰電池的回收、供熱管網的高效利用、污水中的能源利用……環境資源界的委員們交流着各自關注的方向。
有委員提出,1月15日中午12時就是大會提案提交截止時間,時間有點兒緊。連任委員、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和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郝留亮立即現場“科普”:北京市政協委員履職平臺APP上隨時可以提交,該委正在對2023年工作進行謀劃,圍繞哪些議題進行調研、考察,歡迎諸位委員出謀劃策。
這場小組會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多。委員們充分發言、交流,責任滿滿、信心滿滿,相約今後5年,在政協這個大家庭裏,積極履職建言獻策,為環境資源領域工作貢獻力量。(孫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