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晚,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維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直播間,聚焦加強首都功能建設,聚焦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與市民溝通對話。
問:
今年咱們“市民對話一把手”的主題是推動高品質發展,守好百姓的日子。可以説從剛才這組短片當中我們看到每一個數字其實都是和咱們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我想,我們北京也正在不斷地提升首都功能,大家很關注的就是這個和我們老百姓的日子有什麼關係呢?您來給我們介紹一下。
張維同志介紹有關情況:
進入新時代,首都發展本質上是首都功能的發展,其全部要義就是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準,更好地服務保障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在實施城市總體規劃的過程中,始終把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眾,作為最重要的兩條要求。通過高標準地實施規劃,不斷釋放“四個中心”“四個服務”中蘊含的巨大能量,推動首都高品質發展。
我市軌道交通里程不斷創年度新高,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迅速拉開了城市發展的框架,也迅速使我們的新城地區具備了承載能力,串聯起麗澤金融商務區、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這些重點功能區。拓展了首都功能的空間格局,也大大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條件。特別是軌道交通的政策和城市發展的政策能夠協調聯動,作用就更加明顯。去年供應的租賃住房用地,有70%是向軌道站點周邊和就業高密度地區集中進行規劃佈局,這對優化出行結構、提升出行效率,對促進職住平衡都有很大的幫助。
為此我們還集中規劃了71個“軌道微中心”,在站點周邊聚集資源,打造城市活力中心。這些都是提升首都功能、改善百姓日子的具體體現。
問:
您剛才提到提昇平原“新城”承載能力,改善職住平衡,那麼我們都知道除了“新城”,北京還有“老城”,不少“老北京”市民居住在此。都説“老城不能再拆”,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既保留老城,又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質呢?目前做了哪些工作,進展如何?
張維同志介紹有關情況:
北京是著名的古都,老城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規劃的重點就和新城有所不同,要守住歷史文脈和衚同肌理,不能再搞大拆大建。這幾年,我們堅持“老城不能再拆了”,把老城保護和民生改善的目標有機統一起來,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比如,成功探索出“申請式退租”“申請式換租”一系列的政策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了老城原來更新的方式,破解了平房區保護更新的難題,讓衚同居民有了不同的選擇,想離開的,可以選擇騰退外遷,住進寬敞明亮配套齊全的新小區;不想離開,可以參加“申請式改善”,拆除院內的自建房,增加廚房、衛浴這些基礎設施,在衚同裏也能過上現代生活。
通過這種方式既降低了平房區的居住密度,改善了人居環境,也最大限度保護了衚同肌理,提升了老城風貌。目前,核心區已經有14個申請式退租項目,實現了超過4000戶居民申請式退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接下來,要用好騰退的住房和院落這筆寶貴的資源,以“共生院”的模式與老城的文脈和諧共生,為歷史街區注入新活力,讓老城生活越來越有“北京味兒”。
問:
除了城市的發展,農業發展、鄉村振興也備受關注。我想替觀看節目的農民朋友們問一問,如何守住農業、農村,守好農民日子?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如何做?
張維同志介紹有關情況:
我們共同的目標首先就是抓好耕地保護,這是事關糧食安全和城市保供的“國之大者”。
去年,我們按照國家要求劃定了“三條紅線”,第一條就是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將全市1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和166萬畝的耕地保有量全部落圖落地,已經成為城市發展不可逾越的紅線。
我們大力推動復耕復墾,耕地的規模去年首次實現歷史性回升,也達到了總規的目標要求。同時,我們堅持數量、品質、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已經在通州區進行了編制耕地保護專項規劃的試點,能夠全面推動耕地佈局更加科學合理。
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農民朋友們的支援,我們也不能讓這些農民朋友種糧護田吃虧。首先是確定了耕地保護補償制度,已經出臺了政策,每年按照耕地的種植面積給予種植承包戶補貼,提高耕地保護的積極性。
第二就是要提升耕地産出的效率,完善設施農業的用地政策。目前,全市有10個高效設施農業試點項目已經或正在落地,通過科技化的種植、規模化的經營,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第三還是要積極支援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針對農業生産中像倉儲、分揀等特殊的用地需求,我們將積極研究用地政策,提升農業生産的附加值,推動産業興旺、鄉村振興。
問: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從2020年就已經啟動了化解房産證辦理難這個問題的專項工作。我們了解到一組數據,截止到目的已經為34萬多套房屋打通了辦理路徑,但是還是有群眾現在可能還是面臨着辦理房産證難的問題,所以大家也很想知道接下來的工作會怎麼推進呢?
張維同志介紹有關情況:
這幾年,我們持續加大房屋登記“放管服”的力度,推出了“綜合窗口”“一網通辦”“全程網辦”多項服務改革,不斷提高辦證的便利度,很多手續居民朋友們足不出戶就能自己辦理。
這裡説的“歷史遺留問題”指的是一些房屋因為各種歷史原因,比如開發建設單位當年沒有按照規劃建設、沒有足額繳納稅費等原因,現在難以按照正常程式來辦理登記,造成了“房産證辦證難”。
這個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就會影響到入住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落戶口、孩子上學、房屋交易,成為這些群眾急難愁盼的一類老大難問題。我們梳理了一下,涉及這類問題的大體上有40多萬套房,對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連續兩年納入接訴即辦“每月一題”重點調度。
目前我們已經打通了各方面的機制,聯合各部門、各區建立市級聯席會機制,一起來研究政策,破解難題。經過大量調研,我們提出了“尊重歷史、無錯優先、違法必究”的工作原則。“尊重歷史”是辦理手續要還原到項目建設當時的政策環境。“無錯優先”“違法必究”就是要厘清責任,建設單位有違法行為的要嚴肅追究,購房群眾依法合規取得房屋的要先辦證。按照這三條原則,我們相繼已經出臺了10多項政策,為400多個項目、34萬多套房屋打通了辦證路徑。
今年我們還將繼續攻堅克難,力爭基本解決這類的問題,把百姓的日子守得更好。
黨的二十大強調,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市委提出,要努力在征程上一馬當先、走在前列。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將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持續深入實施好新版城市總體規劃,大力推動首都高品質發展。
要牢牢堅持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持續優化提升首都功能。始終把政治中心服務保障擺在首位,實施核心區控規新一輪行動計劃,全力營造安全優良的政務環境。
要強化規劃戰略引領,按照“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空間結構,強化空間功能統籌,推動減量提質增效,引導各圈層協調聯動發展。
要優化要素保障政策,保障重大項目用地需求,推動有效投資落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企穩回升。
要完善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堅持“房住不炒”,加大租賃住房用地供應,努力實現“住有所居”。大力開展城市更新行動,打造更多活力空間。守住戰略留白用地,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強生態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不斷提高城市宜居韌性水準。